化州100元小胡同,化州小巷百元寻味
化州这地方啊,要说最让人惦记的,还真不是那些气派的大饭店。你得往老城区钻,拐进那些晾衣竿横斜的小巷,空气里飘着的香味才会告诉你什么叫地道的化州味儿。
那天下午闲着,我又晃荡到了那片熟悉的巷弄。墙皮斑驳的老房子挤挤挨挨,阿婆坐在门槛上择菜,谁家锅里刺啦作响的动静听得清清楚楚。就在一根竹竿晾着白衬衫的转角,我发现了个新摊子——说是摊子都勉强,就是个叁轮车改的灶台,旁边摆了两张矮桌几把小凳。
百元吃出满桌烟火气
老板是个黑瘦汉子,正拿着小铲在铁板上翻炒蚵仔。“妹仔尝尝不?咱这虾饼现炸的。”他头也不抬地说着,手上的活儿半点没停。我凑近一看,车上摆着七八个不锈钢盆,腌好的肉片、剔透的虾仁、嫩生生的青菜…样样清爽干净。“这些怎么卖呀?”
“素的五块,荤的十块。”他总算抬头露了个笑,“你挑叁四样,管饱。”这话让我来了兴致,掏出张百元钞:“那您看着给搭配?”
好家伙,这100元花得真值当。不到十分钟,我面前的小桌就摆开了:金黄酥脆的虾饼还在滋滋冒油,铁板牛肉粒撒着孜然蹦跳,蒜蓉菜心碧绿清亮,最绝的是那碗特色捞粉,老板特意多加了一勺秘制肉臊。隔壁桌的大爷呷着米酒搭话:“会吃!这家蚵仔煎比网红店强多了。”
晚风穿过巷子,把隔壁家的炖汤香气也送了过来。有个妈妈牵着放学的孩子来买粉,小朋友踮脚指着盆里的墨鱼丸;骑电动车的小伙刹在摊前,打包两份炒饭带走。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撞进了化州人最日常的生活图景里。
其实在化州100元小胡同觅食的秘诀很简单——看哪家本地人多就往哪钻。这些藏在化州小巷百元寻味地图里的摊主,多半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味道差了邻居都要说道,哪敢糊弄。就像炒粉大叔说的:“我们做生意看长久的。”
转过巷尾,甜品摊的阿姨正在剥新鲜芒果。五块钱一大碗的杨枝甘露,果肉给得实在,勺子在碗底碰着碎冰的声音清脆悦耳。这时节荔枝正当造,她顺手抓了几颗红艳艳的果子塞给我:“新品种,甜得很,尝尝不要钱。”
华灯初上时分,巷口传来叁轮车的铃铛声。收废品的大叔停下车,熟门熟路地走到炒面摊前:“老规矩,多加豆芽。”递过去十块钱,捧着泡沫饭盒蹲在路边吃得呼噜作响。这种场景,在装修精致的餐厅里可见不着。
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起身,那张百元钞早就换成了满胃的温暖。要说在化州小巷百元寻味最打动人的,倒不全是实惠,而是这些吃食里藏着的烟火人情。掌勺的记得熟客的口味,摆摊的互相照应着生意,连食客之间都能因为拼桌聊上几句。
走出巷口时回头望,那些星星点点的灯火还在深巷里亮着。明天这个时候,炒粉的锅气还会准时飘起,炖汤的陶罐继续咕嘟作响——化州100元小胡同的故事啊,每天都在这些深巷里换个花样重新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