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品茶上课群辩辩,都匀茶艺学习交流群
最近好多朋友在问,都匀哪里能找个地方慢慢学茶?这事儿还真让我想起之前加入的一个群组。
那天也是巧合,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了都匀品茶上课群辩辩的招募信息。我当时心里琢磨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进去看看怎么回事。没想到这一进去,还真发现了个新天地。
从陌生到熟悉的茶香之旅
刚进群那会儿,我连都匀毛尖该怎么泡都不太清楚。群里的人倒是挺热情,你一嘴我一嘴地给我支招。有人说水温要控制在80度,有人说要用玻璃杯先温杯,还有个大哥特别认真地告诉我,第一泡的茶水不能喝,得倒掉醒茶。
慢慢地,我在这个都匀茶艺学习交流群里越来越活跃。每周都有固定的线上课,老师是本地很有名的茶艺师,讲得特别细致。从茶叶的采摘时节,到冲泡的手势动作,再到品茶时该怎么感受茶汤的滋味,每一样都说得明明白白。
记得有次上课,老师讲到怎么分辨都匀毛尖的好坏。他说要看茶叶的形状是不是像鱼钩,颜色是不是绿中带白,泡开后的叶片是不是完整。我在屏幕前拿着自己买的茶叶对比,突然就开了窍——原来之前买的所谓“特级毛尖”,根本就是冒牌货嘛!
群里经常有人分享自己买茶的经历。有个阿姨说她在景区花大价钱买了包装精美的茶叶,回家一泡才发现味道不对。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教她怎么辨别真伪,怎么找靠谱的茶农直接买。这种互相帮助的氛围,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茶香里的都匀人情味
在这个都匀品茶上课群辩辩里呆久了,我发现学的不仅是茶的知识,更是都匀人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态度。群里经常有人发自己喝茶的照片,有的是在家里的阳台上,有的是在都匀的茶园里,还有的是在剑江边摆个小茶席。
上个月,群里组织了一次线下活动,去都匀郊外的茶山参观。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茶园,层层迭迭的茶树沿着山坡生长,采茶阿姨的手指在茶尖上飞舞。我们跟着茶农学习采茶的标准动作,原来要“两叶一芯”才是合格的原料。
炒茶的过程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么大一口锅,老师傅徒手在锅里翻炒茶叶,手上的动作又快又稳。他说这手艺练了叁十多年,温度全凭手感掌握。我们在旁边看着,既佩服又不敢尝试——那锅可是真烫啊!
现在想想,这个都匀茶艺学习交流群给我的不只是泡茶的技术,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了解都匀茶文化的大门。群里经常有老人家讲述都匀毛尖的历史,说这茶在明朝就是贡品,毛主席还亲自给它命名。这些故事让每一口茶都多了几分韵味。
有时候工作累了,我就会按照群里学的方法,给自己泡一杯都匀毛尖。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茶汤渐渐变成清亮的淡绿色,心情也跟着平静下来。这大概就是茶的魅力吧,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前几天又有新人进群,问的问题和我当初一模一样。我忍不住笑着把群里前辈教我的那些知识,又细细地给他讲了一遍。这种感觉真好,就像把一杯好茶,小心翼翼地传递给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