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佳木斯车站旁小胡同游玩去处
刚出佳木斯车站那会儿,我还真有点发愁——离发车还有大半天时间,拖着行李能上哪儿转转呢?正犹豫着,抬眼瞧见车站东侧那片交错的小巷,青砖灰瓦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暖意,要不就去那儿溜达溜达?
拖着滚轮箱钻进第一条巷子,石板路被磨得泛着光,两侧老式裁缝铺的阿姨正踩着缝纫机,哒哒声里飘出蓝布料的清香。再往前几步,有个大爷坐在竹椅上摇蒲扇,脚边趴着的黄狗懒洋洋甩着尾巴。我凑近看了眼他手边小桌上的玩意儿,竟是手捏的泥叫叫,红绿彩绘鲜亮亮的。"这是咱们佳木斯车站旁小胡同里的老手艺了。"大爷见我好奇,顺手拿起个鸽子造型的递给我,"一吹就能响。"
转角遇到的热乎气儿
绕过裁缝铺往北拐,空气里突然窜进股焦香。跟着味道走到巷子交叉口,竟是个支着遮阳伞的煎饼摊。守着铁鏊子的大姐手法利落,舀面糊、打鸡蛋、撒葱花,最后"刺啦"一声卷上脆饼。"咱这巷子窄是窄,可藏着不少宝贝呢。"她笑着把金黄喷香的煎饼递过来,"往西走五十步,还有家做了叁十年的豆腐脑。"
果然在挂满晾衣绳的巷子深处,找到了那个只摆叁张木桌的小店。老板正用铜勺从木桶里舀豆花,嫩白的豆腐颤巍巍滑进青花碗。同桌的老街坊提醒我:"得浇上海鲜卤子,再淋点辣椒油——这可是在佳木斯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才尝得到的滋味。"
坐在矮凳上吃着豆腐脑时,注意到对面院墙探出棵枣树,红果子密密匝匝压弯了枝桠。树下几个孩子正用粉笔画着跳房子,银铃般的笑声在巷子里荡来荡去。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巷口跳皮筋的午后,原来无论过了多少年,巷弄永远是最懂怎么安放童真的地方。
拖着行李继续往里探索,发现这些巷子竟像会变魔术。前一刻还经过挂着"专业修表"招牌的幽静段,转过弯就遇见卖冰糖葫芦的小推车,亮晶晶的山楂串在玻璃柜里排成彩虹。卖糖葫芦的年轻人说,他每天下午都推车到这片胡同转悠,"别看巷子窄,熟客都知道上这儿找我。"
日头西斜时,我停在个修鞋摊前换拉链头。老师傅边操作机器边念叨:"现在年轻人总爱往商场跑,其实咱佳木斯车站旁小胡同里才有真生活。"他指着斜对面紧闭的朱红木门,"那家以前是茶社,下午常有人来说评书。现在改成了绘本馆,每天放学时挤满看图画书的孩子。"
当车站广播声隐约传来时,我正站在巷尾的邮筒前寄明信片。墨绿色铁皮箱被夕阳镀了层金边,投信口还留着白天收件时留下的温度。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就像佳木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藏着最鲜活生动的人间烟火。下次若再路过,定要空出整个下午,慢慢走遍每条巷弄——毕竟滚轮箱的咕噜声,还欠着好多故事没听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