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火车站小巷子,高平车站附近小胡同

发布时间:2025-11-03 21:55:39 来源:原创内容

站台后头的老街

来高平出差,出站时走岔了路,一拐弯就撞进了火车站背后的小巷子。嚯,跟站前广场那股子新崭崭的味儿完全两样。青石板路被磨得油亮,两边是些老式平房,偶尔能瞅见一座两层的小木楼,窗棂上的红漆斑斑驳驳的,怪有味道。

正是傍晚时分,几户人家的烟囱冒着若有似无的白气,空气里飘着炝锅的香味,像是谁家在做酸菜豆米。这高平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打盹儿的老人,任凭着站台上火车轰鸣、人来人往,它自管自地待在光阴里头,节奏不紧不慢的。

我顺着巷子往里溜达。一个老大爷坐在自家门坎上,手里攥着个旧收音机,里头咿咿呀呀地唱着上党梆子。他眯着眼,脚底板随着唱腔轻轻打着拍子。见我路过,他抬眼笑了笑,那笑容里的善意,是那种老街坊才有的、不带审视的温和。

声音与气味的地图

越往里走,生活的声响就越发真切起来。有小孩在院里追逐的脚步声,有女人在灶间切菜的“笃笃”声,还有不知哪家在教训孩子,大人的絮叨声混着孩子不服气的抽噎。这些声音,跟火车站那个统一播报的、冷冰冰的女声一比,哎,怎么说呢,显得特别有筋骨,特别活色生香。

杂货铺的老板娘正把摆在门外的蔬菜往里收,见我好奇地张望,便搭了句话:“刚下的火车?这高平车站附近小胡同,外人可不大找得到。”我点点头。她顺手从筐里拿起个西红柿,在围裙上擦了擦,递过来:“尝尝,自家种的,沙瓤,甜!”我接过来咬了一口,那股子浓郁的、带着太阳味儿的酸甜,瞬间就在嘴里化开了。这味道,可不是超市里那些硬邦邦的西红柿能比的。

再往前,有个剃头摊子。老师傅正给一位老大爷修面,热毛巾敷上去,老大爷舒服地叹了口气。那皂荚的清香,混着老旧推子发出的“嗡嗡”声,让我恍惚觉得,时间在这儿好像是静止的,或者说,它流淌得格外慢些。

我想,这条高平火车站小巷子,它或许就是这座小城的另一张面孔。站台代表着出发与到达,是面向外界的;而这里,兜住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寻常日子,是回家,是落脚。那些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恐怕很难想象,仅仅一墙之隔,就藏着这样一幅安稳的、慢悠悠的生活图景。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路灯“啪”地一声亮了,是那种老式的、晕黄色的光。光线不强,刚好能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把青石板路照得温润。我该回酒店了,转身往火车站的方向走。背后的巷子慢慢安静下来,只有那收音机里的戏文,还隐隐约约地飘过来一段,缠绕在屋檐下,久久不散。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