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品茶上课工作室,吉首茶艺学习体验课堂
推开吉首品茶上课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扑面而来。这味道不像香水那样浓烈,而是淡淡的,带着点青草气息和若有若无的花香,瞬间就把街头的喧嚣隔绝在外。几位早到的学员正围坐在长条茶桌旁低声交谈,墙上挂着梅兰竹菊的字画,博古架上错落摆着各式紫砂壶和瓷盖碗,整个空间透着一股让人心静的雅致。
指导我们这堂课的陈老师,是位约莫四十岁上的女士,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裙子,说话温声细语。“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茶艺学习体验课堂,”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温烫着桌上的茶具,“咱们今天不讲什么大道理,就是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感受一下茶叶从树上到杯里的这段旅程。”
一叶见山水,杯中藏乾坤
陈老师先从柜子里取出了几款不同的干茶叶,让我们轮流观察、闻香。“可别小看这一片片干枯的叶子,”她捏起几根蜷曲的茶叶放在掌心,“它们可是见过湘西的山,饮过峒河的水,听过苗寨的歌的。”这话说得真妙,我端详着手中墨绿带白毫的茶叶,仿佛真的能透过它看见吉首云雾缭绕的茶山。在吉首品茶上课工作室,这样的体验很特别——它不只是学怎么泡茶,更像是通过一杯茶,去触摸这片土地的温度。
实操环节总是最有趣的。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白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先用热水冲洗盖碗,投入茶叶,轻摇几下让热气唤醒茶香,再高高提起水壶,让水流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冲入盖碗。说来容易做来难,不是水温没控好,就是注水太急,要不就是出汤时手抖,差点把盖碗给摔了。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更是手忙脚乱,惹得大家善意地笑起来。陈老师却不急不躁,逐个纠正我们的动作:“别紧张,泡茶如做人,急了,味道就苦了;慢了,香气又散了。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当我们终于泡出一杯还算像样的茶时,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表。茶汤在白瓷杯中呈现出清澈的金黄色,入口先是微苦,随即化开,喉底泛起丝丝甘甜。说来也怪,这杯自己亲手泡的茶,感觉格外好喝。
课间休息时,我和几位学员闲聊起来。有位大哥说他是做滨罢的,来这里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有位年轻的妈妈是想学点茶艺知识,好在家里营造点文化氛围;还有位大学生纯粹是被茶文化吸引来的。大家背景各异,却因为一杯茶而坐在一起,这种感觉很奇妙。在吉首茶艺学习体验课堂,每个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份宁静或乐趣。
茶香里的慢时光
课程的后半段,陈老师讲起了本地莓茶的故事。她说这种茶表面有层白霜,其实是天然形成的黄酮素,喝起来先苦后甜,特别明显。“就像咱们湘西人的性格,”她笑着说,“初接触可能觉得有点倔,处久了才知道那份淳朴和真诚。”这话让我想了很久,原来一杯茶里,真的能品出一个地方的人情味。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课程就要结束了。看着桌上那些原本陌生的茶具,现在竟觉得亲切起来。从怎么选水、控温,到如何注水、出汤,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学问。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手机静音了,烦恼暂时搁在了一边,整个人都慢了下来。这种专注于一壶一杯、一呼一吸之间的感觉,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实在难得。
离开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我手里还拿着一小包老师送的本地茶叶,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嘴里似乎还留着那抹若有若无的回甘。这次在吉首品茶上课工作室的经历,让我明白喝茶不光是解渴,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教会我在快节奏的日子里,也要记得留出片刻闲暇,好好地、认真地喝一杯茶。说不定,你也该找个时间,来这样的地方坐一坐,让茶香洗去一身疲惫,重新找回内心的那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