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陌陌怎么识别是做服务的,如何判断南康陌陌用户类型
最近啊,总听一些南康的朋友聊起,说在陌陌上摸不清对方到底是什么人。聊得好好的,突然感觉味道就变了,好像对方是带着某种明确目的来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南康陌陌上,怎么去辨别一个人是不是在做“服务”的,或者说,怎么判断一个用户的真实类型。
看资料,也得会看“门道”
首先,咱们得从最基础的资料看起。但看资料不能光看表面,得琢磨背后的意思。一个普通的用户,资料通常比较随意,可能是自己的生活照,签名也五花八门,比如“热爱美食”、“喜欢旅游”之类的,很生活化。
但如果一个用户的头像,用的是那种过于精致、甚至带点暗示性的网图,你就要多留个心眼了。再看个性签名,如果充斥着“懂的就来”、“晚上很寂寞”、“哥哥来找我玩”这种非常直白,甚至有点露骨的词汇,那大概率就不是普通交友那么简单了。这种资料,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进行一种特定行业的自我推广。
还有地理位置信息。如果你发现对方的动态,定位总是在南康的某些特定区域,比如酒店、会所或者某个商业区附近,而且非常频繁,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信号。当然,这不绝对,但结合其他情况看,就值得注意了。
聊天互动中的“节奏感”
聊上天之后,才是真正考验判断力的时候。普通用户聊天,节奏是比较舒缓的,可能今天聊聊电影,明天聊聊天气,大家有个慢慢熟悉的过程。彼此之间会有一个试探和建立信任的阶段。
但如果你遇到的情况是,没聊几句,对方就非常急切地想把你引向线下见面,并且对深入了解你这个人本身兴趣不大。谈话的核心总是围绕着“你在哪”、“一个人吗”、“要不要出来坐坐”这几个点打转。这种直奔主题的聊天方式,就显得有些反常了。
更明显的一种情况是,对方会在聊天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信息,或者暗示需要“报酬”和“资助”。一旦涉及到金钱交易的话题,这个用户类型的判断,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普通交友,谁会一上来就谈钱呢,你说是不是?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可能会让你加她的其他社交账号,比如微信。但你加了之后发现,这个微信号的朋友圈内容,和她在陌陌上展示的形象完全不符,或者充斥着大量的收款截图、客户反馈之类的商业信息。这基本上就等于告诉你,她是在把这个平台当作一个引流和招揽生意的渠道。
动态信息里的“蛛丝马迹”
除了资料和聊天,对方发布的动态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你可以多翻翻她的主页,看看她平时都发些什么。
一个正常用户的动态,内容会比较杂,可能有自拍、有风景、有分享的歌、有对生活的吐槽,很真实。
而带有商业目的的动态,往往有几个特点:一是发布时间常常在深夜;二是内容风格统一,大多是一些彰显寂寞、寻求陪伴的文字,配上一张精心修饰的照片;叁是可能会在图片里,巧妙地植入一些联系方式或者隐晦的广告语。你多看几条,就能感觉到那种刻意营造的氛围。
说实话,在南康陌陌这样的平台上,想完全精确地识别每一个用户是不现实的。但通过结合以上这几点——观察资料细节、感受聊天节奏、审视动态内容——你大致就能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辨别能力的过程。
网络社交嘛,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保持一份清醒和谨慎。当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直觉,及时抽身,总是没错的。希望这些观察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在南康陌陌上遇到更多真诚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