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小妹24小时喝茶,曲阜女孩全天品茗
清晨六点的曲阜老街,石板路上还泛着湿漉漉的水光。巷口那家老茶馆已经亮起暖黄的灯,二十岁出头的晓琳正利索地摆开青瓷茶具。她是这家祖传茶馆的第四代,街坊们都爱喊她"曲阜小妹"。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早起遛鸟的王爷爷熟门熟路地坐在老位置:"小妹,照旧一壶日照绿。"
茶香里的十二时辰
晓琳的茶壶从清晨五点就开始咕嘟作响。她记得每个老主顾的喜好:张阿姨的茉莉花茶要七分烫,书店李哥的普洱必须过叁遍水。有位常来旅游的北京客人说过,在曲阜喝茶不像在商业茶楼,倒像是回了家。这话让晓琳心里暖烘烘的,她觉着这就是曲阜小妹24小时喝茶该有的样子——茶汤里熬着人情味儿。
午后叁点最是热闹。游客们逛完孔庙总爱来歇脚,晓琳会边斟茶边讲趣事:"你们看这茶海上的纹路像不像展开的竹简?老祖宗说'礼之于人,犹茶之于水'呢..."有个东北来的大姐听得入神,当场买了半斤本地红茶,说要把曲阜女孩全天品茗的闲适带回去。
夜茶与星辰
晚上九点后的茶馆又是另番光景。 last call的铜铃响过,晓琳会给自己沏杯明前龙井。月光透过格栅窗落在茶席上,她想起太爷爷留下的笔记里写着"茶守夜,人守心"。这时常会有赶路的旅人叩门,她总不忍拒绝:"进来喝杯热茶吧,夜里凉。"
某天凌晨两点,有个写生的美院学生坐在廊下画月光下的茶肆。晓琳递过红枣茶时,学生突然说:"你这儿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活着的古城'。"这话让晓琳怔了怔,她转头看向柜台上老照片里穿长衫的祖辈,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曲阜小妹24小时喝茶的传承——不过是在每个寻常时辰,为需要的人留盏茶的温度。
如今晓琳教六岁的小侄女认茶具,孩子胖乎乎的小手勉强能握住茶则。街尾新开了网红奶茶店,但老街坊们还是认准这间老茶馆。清明前晓琳去茶山选料,茶农见了就笑:"曲阜那家的闺女来啦!"她蹲在茶田里嗅着嫩芽的清香,忽然觉得这根扎得真深——从曾祖父挑着茶担走街串巷,到如今曲阜女孩全天品茗成为古城风景,四代人守着的何止是茶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