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喝茶上课群,临安品茶学习交流组

发布时间:2025-11-03 15:21:43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刷手机,总能看到“临安喝茶上课群”的讨论。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也愣了一下——喝茶就喝茶,上课就上课,这俩怎么凑到一起了?抱着几分好奇,我点了申请加入。

群主通过得挺快。一进群,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茶叶报价刷屏,而是有人在问:“老师上次讲的那个绿茶冲泡温度,我试了还是有点苦,是不是时间没掌握好?”下面跟着好几条回复,有分享自己心得的,有拍小视频演示的。这气氛,还真像个学习小组。

原来茶可以这么喝

我在群里算是潜水党,默默看大家聊。上周群里组织了一次线下活动,我忍不住去看了看。地点选在临安城区一家安静的茶室,十来个人围坐,年龄跨度从二十出头到退休大叔都有。主持活动的陈老师是本地人,说话带着点临安口音,挺亲切。

他一边烫洗茶具,一边说:“咱们临安产的好茶不少,天目青顶、钱塘龙井,但光知道名字不行,得会品。”那天他演示了叁种不同水温泡同一种天目青顶,味道真的完全不同。有个大姐说:“我喝了大半辈子茶,今天才算喝明白了。”

这种体验很特别。它不像正经上课那样严肃,大家随时可以提问,也可以分享自己带的茶点。但又不是纯闲聊,每次活动都有个主题,比如分辨茶叶品质、了解茶文化历史。这个临安喝茶上课群,说到底是个轻松的学习圈子。

让我没想到的是,群里还有年轻人在做“茶叶日记”。小张是90后,在临安做滨罢工作,他给我看过手机里的记录:日期、茶品、水温、时长、口感,甚至配上当时的心情。他说自从加入这个临安品茶学习交流组,周末不再只是宅家打游戏,偶尔会去茶山转转,认识了几个茶农朋友。

茶这东西,说深可以很深,从陆羽《茶经》讲到各国茶道;说浅也很浅,就是日常一杯水。但在临安这个圈子里,它成了连接人和人的纽带。上次在龙井村茶园,碰到群里的几位,他们正跟着茶农学手工炒茶。那双被茶叶染绿的手,那股弥漫的茶香,比任何书本描述都来得真实。

现在我还是经常看群消息,偶尔也会发言。前几天有人问起送茶礼的事,我把自己知道的那点知识都倒出来了。看着对方回复的“谢谢,很受用”,心里挺暖。在这个临安品茶学习交流组里,每个人既是学生,也可以当老师。

窗外飘着雨,我泡了杯刚到的天目青顶。水温大概85度,时间掐了大概两分钟——这些都是从群里学来的。茶汤清亮,入口有淡淡的板栗香。我想,下回线下活动,该轮到我给大家带点自家炒的南瓜子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