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松滋微信附近的人一百元两小时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老有人提起“松滋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个说法。那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吃烧烤,隔壁桌的年轻人也在聊这个话题,有个穿白罢恤的小伙子说得特别起劲:“你说现在的人多会琢磨,一百块钱能干啥?看两场电影都不够,在这儿居然能找人聊俩小时。”
我低头刷了刷手机,发现同城论坛里确实有不少相关讨论。有个叫“小城故事多”的网友发了条长帖,说她上个月心情不好的时候,真试了试这个“松滋微信附近的人一百元两小时”的服务。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陪聊,结果对方是个本地的大学生,带着她把城西的老巷子逛了个遍,讲了每条街的来历,还在江边说了不少松滋的老传说。
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说实在的,刚开始听到这个价钱,我也觉得挺纳闷。现在随便打个车都要十几二十块,一百块钱能买到的服务确实让人好奇。后来问了几个试过的人,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复杂。有人说是纯聊天,有人说是陪逛陪玩,还有个开奶茶店的朋友告诉我,经常有年轻人约在那儿见面,一坐就是一下午,看起来挺投缘的。
住在城南的李大姐跟我说了个事儿。她儿子上个月失恋,整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后来不知怎么的,也在微信上找了个“松滋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的服务,结果对方是个退休的历史老师,带着她儿子把松滋的文物古迹走了个遍。现在倒好,她儿子迷上了收集老照片,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不过这种事吧,也得看运气。我同事小王就遇到过不太靠谱的,约了个自称很会讲故事的人,结果对方全程都在刷手机,话还没路边下棋的老大爷说得多。所以说啊,这种新兴的服务形式,既有可能遇到特别投缘的,也可能碰上个应付了事的。
老城区那家茶馆的老板告诉我,他店里经常有这样的人约着见面。“有时候是年轻人想找本地通带着玩,有时候是外地人来旅游想找个向导。”他说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线上交流,反而这种线下真人陪伴的服务有了市场。“毕竟再好的手机聊天,也比不上面对面有人陪着逛逛街、说说话。”
其实想想也是,在这个人人都盯着手机看的年代,能花一百块钱找个人陪你实实在在相处两小时,说说心里话,听听本地人讲故事,倒也不算贵。重要的是能找到合适的、聊得来的人。就像我楼下张阿姨说的,她女儿去年毕业回松滋工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现在周末经常约着一起去图书馆。
这两天又看到有人在讨论“松滋微信附近的人一百元两小时”的新玩法。有人说可以约人去江边写生,有人说可以找人教做本地菜。看来这个现象还在不断演变,说不定以后会出现更多有意思的服务形式。不过不管怎么变,人和人之间真实的交流和陪伴,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