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新茶嫩茶已到店,新茶上市鲜爽到店
这两天路过茶叶店,老板娘隔着老远就朝我招手:“快进来尝尝,潮州的新茶刚到货!”她这么一说,我立马就走不动道了。要知道,我们这些老茶客等春茶上市,就像小孩子盼过年似的。
推开玻璃门,那股子清冽的茶香扑面而来。老板娘边烫杯子边说:“今年天气好,茶青长得特别水灵。你摸摸这叶片,还带着山里的露水气呢。”我凑近看,果然见茶叶蜷曲如螺,白毫密布,放在鼻尖一闻——嗬!那股鲜灵劲儿直往脑门里钻。
一杯好茶里的门道
老板娘拎起刚烧开的水壶,却不急着冲泡。她先往紫砂壶里放了茶叶,轻轻摇晃着让我听声:“听见没?沙沙响的才是够干燥的。”接着把热水晾了叁十秒,才高高冲入壶中。茶叶在壶里翻腾舒展,像在跳一支安静的舞。
“现在很多人图省事,抓起茶叶就泡。”她摇摇头,“其实水温差两度,味道就两重天。好比炒菜火候,欠一分生,过一分老。”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外公泡茶,他也是这样小心翼翼,像是对待刚出生的娃娃。
第一泡茶汤倒出来,她直接泼掉了。见我疑惑,她笑道:“这道叫醒茶,把茶叶叫醒,又洗去风尘。好比见客前要整理衣衫,是个礼数。”
待到第二泡斟入白瓷杯,茶汤澄澈如琥珀。我小口啜饮,舌尖先感到微苦,转瞬便化作甘甜,喉头凉丝丝的,像含过薄荷糖。最妙的是那股花香,不像香精那样直白,倒像是走在春雨后的茶园里,风里飘来的若有若无的气息。
“这茶啊,”老板娘自己也抿了一口,“得慢慢品。头叁泡尝香,中间叁泡赏味,后叁泡回味。就像交朋友,要处久了才知真心。”
茶香里的旧时光
捧着这杯新茶,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头回喝潮州茶的光景。那时刚工作,跟着领导去见客户,在茶庄里手足无措。茶艺师给我倒了杯蜜兰香单丛,我一口闷下去,苦得直咧嘴。客户哈哈大笑,说小伙子,茶要这样喝——他示范着呷了一小口,在嘴里咂摸半天才咽下。
如今我也成了别人眼中的“老茶骨”,才明白当年那杯茶里,不只有茶叶的味道,更有时光的沉淀。每个潮州人的早晨,都是从一壶酽茶开始的。茶盘就是个小江湖,斟茶时壶嘴不能对人,客人要用手指轻叩桌面致谢……这些老规矩,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懂了。
老板娘又给我续了一杯:“今年这批茶青,是凤凰山北坡的。那片茶园朝东,每天清早最早晒到太阳,露水退得慢,茶叶就格外鲜甜。”她说着掀开壶盖让我看,“你瞧这叶底,泡开了还是完整的,边缘带着红镶边,这就是传统工艺的妙处。”
我仔细端详,果然见舒展的叶片肥厚油亮,叶缘微微发红,像少女羞红的脸颊。现代机械制茶虽然效率高,但难免会损伤叶片。而老师傅们还是坚持手工摇青、炭火烘焙,虽说费时费力,可这份用心都融在茶汤里了。
窗外渐渐下起小雨,茶叶店里的时光慢了下来。我们不再说话,只是安静地品茶。雨点敲打着遮阳棚,和壶中沸腾的水声相应和。我想,人生很多滋味,确实要等到某个年纪才能尝明白。就像这杯中的潮州新茶,年轻时觉得太苦,现在却能在苦后回甘里,品出生活的真味。
老板娘看了眼墙上的老式挂钟,起身又烧了一壶水。“再给你泡道今年的鸭屎香,”她神秘地眨眨眼,“别看名字不好听,可是我们这儿的招牌。保准你喝过一次,这辈子都忘不了。”
茶香再次弥漫开来,混着雨天的湿润气息,在小店里悠悠地飘着。街上行人匆匆,没有人知道,这方寸天地间正流淌着春天最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