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耍女娃,宁国逗趣小姑娘

发布时间:2025-11-03 12:17:44 来源:原创内容

说起宁国耍女娃这个老话头,可真是勾起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那些年没有手机平板的夏天,巷子口总飘着小姑娘们跳皮筋的童谣声。你说怪不怪,明明都是些土得掉渣的游戏,现在想起来却像咬了口青橄榄,涩涩的回甘。

我印象最深的是巷尾的王家阿妹。这丫头扎着两个羊角辫,皮筋能跳到举过头顶的"大举",橡皮筋绷得嗡嗡响,她还能边跳边唱《马兰开花》。有回她非要教我们翻花绳,结果五根手指头被红线缠成粽子,急得直跺脚:"哎呀呀,这个结怎么比奶奶的裹脚布还难解!"

那些藏在游戏里的巧劲儿

宁国逗趣小姑娘最绝的要数抓石子儿。挑五颗匀称的河滩石,在石板上一抛一接,石子撞出清脆的嗒嗒声。隔壁桂花姐能玩"过五关",石子飞起时迅速抓起散落的四颗,再反手接住下落的,动作行云流水。有次她教我"鲤鱼穿藻",我手忙脚乱砸到自己的鼻梁,疼得眼泪汪汪,她却笑得前仰后合:"你这哪是抓石子,分明是鸡啄米嘛!"

现在想想,这些宁国耍女娃的把戏里藏着不少门道。跳房子要讲究单脚跳的平衡,踢毽子得掌握呼吸节奏,就连最简单的丢沙包,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些土法子不知不觉练就了小姑娘们手脚协调的本事,比现在那些早教班的感统训练生动多了。

记得有年元宵节,我们在打谷场玩老鹰捉小鸡。扮演母鸡的彩凤姐张开双臂,后头跟着七八个"小鸡"。对面的大毛哥扮老鹰,几个假动作晃得我们东倒西歪。突然他猛冲过来,队伍末尾的小丫被甩出去,正好跌进刚晒的稻谷堆里,沾了满身的谷壳,活像只炸毛的麻雀,逗得全场拍腿大笑。

如今老街巷都拆得差不多了,水泥地上再难画出方方正正的房子格。偶尔看见商场里的儿童乐园,总觉得那些塑料滑梯少了点什么。也许缺的是当年青石板缝里钻出的狗尾巴草,是赢了游戏后分着吃的冰糖棍,是黄昏时分母亲们倚着门框喊回家吃饭的拖长尾音。

前些天路过新建的文化广场,意外看见几个穿汉服的小姑娘在玩投壶。竹矢落入铜壶的叮当声里,恍惚又听见叁十年前石子相击的脆响。原来宁国逗趣小姑娘的精魂从未走远,它只是换了个模样,继续在时光里轻盈跳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