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品茶海选工作室,大石桥品茗精选茶艺工坊
大石桥这条老街上,新开了两家挺有意思的茶馆。一家叫“大石桥品茶海选工作室”,另一家是“大石桥品茗精选茶艺工坊”,名字听着有点像,可走进去感觉还真不太一样。
先说工作室这边吧。第一次路过时,我还以为是搞什么茶叶评比的。推门进去,迎面就是一整面墙的茶叶罐子,像个小型图书馆。老板是个穿棉麻褂子的年轻人,正给客人倒茶。“我们这儿不讲究那些虚的,”他一边注水一边说,“就像吃自助餐,您得先尝遍各地风味,才知道自己最爱哪口。”他管这个叫“茶叶海选”,挺新鲜的说法。我看着他拿出五六个白瓷盖碗,分别泡上不同产地的毛峰,让客人盲品。那位大哥抿一口记两笔,眉头皱一会儿又舒展开,还真有几分评委的架势。
两种喝茶的性子
隔着半条街,那家工坊又是另一番光景。红木门楣上挂着竹帘,还没进门就先闻到沉香味道。穿着旗袍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凤凰叁点头,水流划出的弧线特别柔美。这里的主理人是位四十来岁的女士,说话轻声细语的:“急不来,一杯好茶需要时间和耐心。”她给我看她收藏的紫砂壶,每把都养得温润如玉。“我们精选的茶不多,但每款都值得慢慢品。”
说实话,刚开始我更喜欢工作室那种自在劲儿。可以随便提问,哪怕问“这茶能不能冰镇”老板也不会笑话你。但后来有回去工坊,正赶上他们泡叁十年老普洱,那股沉稳的枣香味,让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茶汤如岁月”。
现在周末我常在这两家店之间来回转。想热闹了就去找工作室的年轻人侃大山,有时候还能碰上他们搞的“盲品擂台”;要是想静静心,就去工坊要个角落位置,看着茶艺师温杯烫盏,整个人都会慢下来。
老街上的邻居们也各有偏好。张大爷是工作室常客,他说在那儿找到了年轻时喝过的味道;李阿姨却只认工坊,说那儿让她想起外婆家的茶桌。要我说啊,这两家店就像茶的两种性格,一个活泼直率,一个温婉内敛,但都实实在在地让人喝懂了茶的好。
上个月带我妹妹去体验,她这个奶茶控居然在工坊坐了一下午。后来她悄悄跟我说,原来不加糖的茶也能这么回甘。看着她认真记茶叶笔记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大石桥这两家茶馆最妙的地方——不管你是冲着品茶海选工作室的新鲜劲儿,还是喜欢品茗精选茶艺工坊的精致范儿,最后都会在茶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