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同城约初中生500元,附近学生约见500元
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一个特别扎眼的帖子,标题写着“桂林同城约初中生500元,附近学生约见500元”。说真的,第一眼扫过去,心里咯噔一下。这啥情况啊?现在的人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吗?
我琢磨着,这“桂林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谁会用这么直白的说法去找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味道太冲了,明显是冲着那些没啥社会经验、又容易冲动好奇的年轻人去的。尤其是“附近学生约见500元”这种说法,听着就像是个诱饵,专钓那些零花钱不多,又想赚点快钱的学生崽。
这事儿的背后可不简单
你说说,要真是正经找家教或者临时工,为啥不大大方方写清楚?非得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我有个朋友在派出所工作,前几天一起吃饭时还聊到,现在有些不法分子就爱钻这种空子。他们专门在各种同城网站、社交平台上发这种含糊其辞的信息,等着不明就里的年轻人上钩。
咱们退一步想想,要是有个初中生真的因为缺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联系了,后果会怎样?轻点的可能是被骗去做些廉价劳动力,辛苦一天也拿不到几个钱。严重的呢?那我都不敢往下想了。现在社会上啥人都有,有些骗局设计得那叫一个精,连大人都未必能一眼看穿,更别说那些还在读书的孩子了。
我认识的一个家长就跟我吐槽过,她家孩子前几天差点就被类似的“附近学生约见500元”给骗了。幸好她及时发现,把孩子给劝住了。那孩子还委屈呢,说就是想买个新出的游戏皮肤,觉得这钱来得容易。你说现在这些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理儿呢?
其实啊,这种“桂林同城约初中生500元”的套路能存在,不就是利用了年轻人的单纯和急需用钱的心理嘛。咱们做长辈的,真得时刻提醒家里的孩子,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得多长个心眼。特别是涉及到见面、转账这些事,那更是要慎之又慎。
我有时候也在想,这些发“桂林同城约初中生500元”的人,他们自己家里难道没有孩子吗?将心比心,要是有人用这种方式接近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做人啊,还是得将心比心,有些钱真的不能赚。
所以下次要是在网上再看到“附近学生约见500元”这样的信息,我劝你还是直接举报算了。这既是在保护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在净化咱们的网络环境。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