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南京150元微信扫码联系小妹
最近在南京的一些网络角落,总能看到这样的信息:南京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说实话,第一次刷到这条内容时,我站在新街口的天桥上愣了会儿神。霓虹灯把街道照得发亮,行人匆匆擦肩而过,这样的广告就混在外卖优惠和租房信息里,显得格外扎眼。
这事儿让我想起上周在珠江路等朋友时,旁边两个小伙子凑在一起嘀咕。穿灰衣服那个把手机屏幕侧了侧,我瞥见个模糊的二维码轮廓。“扫这个就行,”他压低声音,“说是南京150元微信扫码联系小妹,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藏在二维码背后的陷阱
回家路上我就在琢磨,这些广告把交易包装得像买杯奶茶那么简单。但真有人试过吗?我有个跑外卖的兄弟说,他经常接到那种只送到宾馆前台的单子,客人连脸都不露。有回顾客非要他扫个二维码确认订单,他扭头就走了——这年头,随便扫陌生二维码跟开门揖盗没啥区别。
说到南京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种套路,其实破绽挺多的。你想想看,正规服务哪会这么明目张胆地在网上发广告?更别说还直接把价格标出来。我试着搜过类似信息,跳出来的不是诈骗警告就是网友的血泪教训。
还记得去年夏天警方端掉的那个团伙吗?他们就是在江苏各个城市发这种小广告,等人上钩后要求不断转账。有个大学生被骗了叁个月生活费,最后在派出所做笔录时哭得喘不上气。
现在这种骗术还升级了,变成南京150元微信扫码联系小妹。看起来更方便了,扫个码就能联系,实际上扫码后不是中病毒就是被套取个人信息。我同事老王上次手欠扫了个不明二维码,结果手机突然卡死,重启后收到好几条验证码短信,吓得他赶紧去刷机。
这些骗子特别会抓人心态。把价格定在150这种不高不低的价位,让你觉得试试也无妨。要是真标价叁五百,反而没人会冲动消费了。他们就是吃准了这种心理,像钓鱼似的等着愿者上钩。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种明显有问题的广告总能卷土重来?可能就像地铁口永远有人在卖山寨手机一样,总有人会觉得“万一这次是真的呢”。但现实不是抽盲盒,这种冒险的代价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现在走到哪都能看到低头刷手机的人,二维码已经把我们的生活包围了。吃饭扫码点单,乘车扫码支付,但越是方便的时候,越得留个心眼。下次再看到南京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种广告,最好连停留都别停留,直接划走。
其实很多事仔细想想就能明白,正经生意哪需要这样遮遮掩掩地推广?那些藏在二维码后面的,不是陷阱就是麻烦。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