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哪里有站小巷的,安国站小巷地点询问
安国哪里有站小巷的?这个问题最近可把我给问住了。那天碰见老街坊张大爷,他提着鸟笼慢悠悠地问我:“听说火车站旁边那些老巷子要改造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条不?”我愣在原地半天答不上来。
说起来挺惭愧,我在安国生活了叁十多年,自以为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可当别人问起安国站小巷具体位置时,才发现自己记忆都是零碎的。记得小时候常去那边买糖画,那条青石板路走起来嗒嗒作响,现在连路口那家裁缝铺还在不在都说不准。
记忆中的巷子模样
我决定趁着周末去转转。从安国站东门出来右拐,那片老城区比想象中安静。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几位老人坐在门槛上择菜。我凑上前搭话:“大娘,这边巷子都怎么称呼啊?”老人笑着指指前方:“这条叫榆钱巷,往前是马家胡同,再往深处走还有两叁条没名字的。”
走着走着,在转角处闻到熟悉的炸酱面香味。那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面馆,老板正在门口剥蒜。他说这些年总有人来打听安国站小巷地点,大多是来找回忆的:“上个月还有个北京来的大叔,专门来找他小时候住过的院子,在巷子里转了叁圈才找到。”
我在巷子深处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地图上把这些都标注为“站前小巷”,但当地人起的名字生动多了。有根据树木命名的梧桐巷,有因水井得名的甜水胡同,还有根据早年住户职业命名的皮匠巷。这些名字就像城市的皱纹,记录着时光的故事。
当下的巷子风景
现在这些巷子变得挺热闹。原先的老房子有的改成了茶馆,有的变成了手艺工作室。在榆钱巷里遇到个做木雕的年轻人,他说选择在这里开店就是喜欢这份烟火气:“游客们来问安国哪里有站小巷的,我都会告诉他们,这里最地道的不只是建筑,还有巷子里每天飘着的饭菜香,邻居间的招呼声。”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我站在巷口回望,忽然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打听安国站小巷地点。这些弯弯曲曲的巷道不像新建的马路那样笔直宽敞,但每道拐弯都可能遇见惊喜——可能是墙头探出的石榴花,可能是窗台上晒着的干辣椒,也可能是某扇木门上褪色的春联。
回家路上经过社区公告栏,发现贴着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细心地标出了每条巷子的名称和特色店铺,旁边还有人用钢笔补充了两条容易错过的小岔路。我把地图拍下来发到家庭群里,没一会儿表哥就回复:“改天带孩子们去逛逛,让他们看看爸爸小时候捉迷藏的地方。”
如今再有人问起安国哪里有站小巷的,我总算能说出个所以然了。不过我也会建议他们,别光顾着找地点,最好选个晴天下午,慢慢走慢慢看。说不定在某个院门口,会遇见正在下象棋的老伯,他顺手就会给你指路,还会讲出这条巷子叁十年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