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品茶加惫工作室,双城品茶品鉴工作室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双城品茶加惫工作室”的分享,说实话刚开始我压根没在意。毕竟现在各种工作室太多了,谁还记得住啊。直到上周路过城南老街,才发现这家店就在转角的老房子里,木招牌上刻着“双城品茶品鉴工作室”几个字,透着股说不出的韵味。
推门进去时风铃叮咚响,穿着亚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泡茶。她手势特别轻,白瓷盖碗在她手里转得稳当,热水冲下去时茶香就飘满了整间屋子。这种香气不像香水那样冲,倒是像把整个春天都装进了茶杯里。
原来喝茶也有这么多门道
店主是位四十来岁的大姐,大家都喊她陈姐。她给我倒了杯凤凰单丛,边倒边说:“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一辈的事,其实年轻人更应该喝。你看这茶汤,金灿灿的,像不像琥珀?”我端起来尝了一口,花香混着蜜香在嘴里散开,和我平时喝的茶包完全不是一回事。
陈姐告诉我,他们这个双城品茶加惫工作室特别的地方,就是能把不同产区的茶放在一起对比着喝。比如同样都是普洱,左边杯子是勐海的,右边是临沧的,两种味道在嘴里打架,特别有意思。她说这就叫“在对比中找感觉”。
说来也怪,在这待了半个下午,整个人都静下来了。看着窗外老街人来人往,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一整天泡在茶馆里。这种慢下来的感觉,在手机响个不停的年代实在太难得了。
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
第二次去的时候,正赶上他们在办小型的茶会。六七个人围坐着,每人面前摆着叁只不同的品茗杯。茶艺师小伙边泡茶边讲解,从水温讲到注水手法,从闻香讲到回甘。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特别认真地记笔记,后来才知道他是做设计的,说来找灵感。
陈姐说,现在来双城品茶品鉴工作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上班族下班后来放松的,有情侣来约会的,还有宝妈带着孩子来体验的。最让她意外的是,好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茶特别感兴趣,问题问得比老茶客还专业。
“其实喝茶没必要太讲究,”陈姐给我续了杯茶,“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有人爱绿茶的鲜,有人好熟普的醇,就像吃饭口味不同,很正常。”她说话时手上没停,紫砂壶在她手里转着圈,茶水划出漂亮的弧线,稳稳落进每个杯子里。
现在我时不时会去坐坐,不一定每次都要品什么名贵茶叶。有时候就是点杯普通的正山小种,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这家双城品茶加惫工作室对我来说,倒更像是个能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
前两天带朋友去,他看着墙上的茶叶地图感慨:“原来咱们中国有这么多产茶的地方。”茶艺师听见了,笑眯眯地接话:“所以要叫双城嘛,不只是地理上的两个城市,更是古今风味的对话。”这话说得真妙,一杯茶里,确实装着不同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