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学院外援女,学院外来女生支援情况
这两天路过东兴学院的篮球场,总能看见几个陌生的女生在跟着球队训练。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她们穿着别校的队服出现在场边时,我们这些老观众都挺纳闷的——这是从哪儿来的外援?
趁着训练间隙,我找到球队队长小雨打听情况。她擦着汗说:“别提了,咱们学院这届女生人数少,凑不齐像样的队伍。上学期连着输了几场友谊赛,队员们士气可低落了。”她指了指场上正在练习投篮的高个子女生,“那位是邻校的体育特长生,另外两个是她在其他学校篮球队的朋友。要不是她们愿意来帮忙,咱们今年可能连参赛资格都保不住。”
校园里的不同声音
不过啊,这事儿在校园里还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支持的同学觉得,有了这些外援女生加入,球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了。反对的同学却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我们自己学生的上场机会?有位大二学弟就跟我抱怨:“本来我还指望这学期能进替补名单呢,现在好了,位置全被外校的占了。”
体育教研组的王老师倒是有不同看法。他在办公室里边整理球衣边跟我说:“东兴学院外援女这个话题,我觉得大家应该看得开一些。校园体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交流和成长。这些外校女生带来的不光是技术,还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经验。你发现没有,咱们自己的队员这几天训练都特别卖力,这就是良性竞争啊。”
确实,我注意到训练场上有了微妙的变化。原本有些懒散的队员现在格外认真,私下里还在向那些外援女生请教技巧。有个叫小雯的本地队员跟我说:“跟她们一起训练虽然压力大,但真的能学到东西。上周学的那个突破技巧,我以前想都没想过。”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上周五的训练赛中,就因为一个新来的外援女生没听懂战术暗号,导致整个进攻配合失误。场边的指导老师赶紧叫了暂停,重新给大家讲解战术板。这件事让我想到,学院外来女生支援情况虽然好处多,但要真正融合,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沟通。
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告诉我,他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打算组织几次联谊活动,让队员们增进了解。另外,训练时会把战术讲解得更详细,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其实语言不通有时候也挺有趣的,前两天还有个外校女生把‘挡拆’听成了‘汤菜’,逗得大家笑了半天。”
说起来,这种跨校支援的情况在高校间越来越常见了。我有个在师范大学念书的高中同学说,他们学校的排球队也请了外援,效果相当不错。“开始也不适应,但打着打着就成了朋友。现在两队还定期组织交流赛,挺有意思的。”
操场上,夕阳把队员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看着那些原本陌生的面孔现在有说有笑地一起做拉伸,我突然觉得,也许这就是校园体育该有的样子。东兴学院外援女的到来,不只是为了赢几场比赛,更像是给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训练结束后,我看到队长小雨和那位高个子外援女生并肩走着,两人还在比划着某个传球动作。这种场景,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校际联赛多了几分期待。不知道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女生们,会在赛场上带来怎样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