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贵阳小妹个人联系方式
这几天贵阳的天气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早上还阳光明媚的,下午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撑着伞走在中华北路上,突然听见两个年轻姑娘在讨论怎么联系上一位叫包小妹的本地手艺人。
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姑娘抱怨道:"我都打听半个月了,连个靠谱的联系方式都没找到。"她朋友拿着手机翻通讯录,眉头皱得紧紧的:"是啊,听说她做的蜡染特别好看,就是不太好联系。"
寻找的过程比想象中难
我忍不住插了句话,问她们在找谁。这才知道,这位包小妹在贵阳小有名气,专门做改良版的苗族蜡染,把传统图案和现代设计结合得特别巧妙。不过她不太用智能手机,主要还是靠熟人介绍接活。
想起前年我在青岩古镇见过她的作品,当时忘了留联系方式。现在想要联系她,还真得费些周折。有个大姐告诉我,她通常周叁上午会在黔灵山公园附近的早市摆摊。
第二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果然在豆腐摊旁边找到了包小妹的摊位。她正在给一条围巾画蝴蝶图案,那手法熟练得让人移不开眼。我站在旁边等了二十多分钟,她才注意到我。
"您也是想来定做蜡染的?"她抬起头,手上还在继续画着,"最近排的活儿有点多,可能要等段时间。"
我说明来意后,她犹豫了一下才说:"其实我更愿意接熟客介绍的生意。上次随便给了个路人电话号码,结果连续好几天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
传统手艺人的两难
包小妹叹了口气,手上的画笔暂时停了下来。她说现在很多老手艺人都面临这个困境——既想扩大客源,又怕生活被打扰。她指了指摊位上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一笔笔画出来的,每件都得花上好几天工夫。"
确实,我注意到她摊位上的每件作品都不太一样。有手帕、围巾,还有装饰画,虽然都是蓝白相间的传统色调,但图案设计各有巧思。旁边等着取货的李阿姨告诉我,她在这里定做了叁件衣服,每件都很满意。
"包小妹做事特别认真,"李阿姨说,"就是不太会用那些手机软件。你要是想找她,最好周叁来早市,或者周末去甲秀楼那边的文创集市。"
我想了想,觉得这样跑来跑去确实不太方便。包小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她说最近在考虑请个年轻人帮忙打理线上联系的事。不过要找信得过的人也不容易,毕竟这关系到她的贵阳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不能随便泄露。
临走时,她递给我一张简单的手写名片,上面只写了个姓氏和十位数字。"这个月都在青岩古镇的工作室,"她说,"去之前最好先发个短信确认时间。"
现在要找这样的手艺人确实不容易。她们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创作,却又不得不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下次去青岩,我能看到包小妹的工作室门口多块招牌,既保护了她的隐私,又能让更多人欣赏到她的作品。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那张质朴的名片,想起她说的那句话:"手艺要传承,但生活也要继续。"这句话里包含的无奈和坚持,大概就是很多传统手艺人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