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学院外援女,邓州学院外来女生支援
邓州学院的银杏大道最近特别热闹,好多同学都在议论一个事儿——咱们学校突然多了好些陌生面孔,都是外校来的女生。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上周叁下午,我正赶着去上毛概课,突然注意到前面几个女生特别眼生。她们穿着不同学校的校服,有说有笑地从图书馆方向走过来,手里还抱着厚厚的资料。我心里嘀咕,这些外援女同学来我们学校干嘛呢?
一场意外的相遇
说来也巧,第二天我在食堂吃饭时,正好和其中一位外校女生坐在了同一张桌子。她胸前别着邻省师范学院的校徽,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教育学笔记。看我好奇的眼神,她主动解释说,他们是来支援邓州学院一个重点课题项目的。“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比较强,所以被邀请过来帮忙。”她笑着说道。
说实话,刚开始不少同学都觉得挺纳闷。你说咱们学校又不是没人,干嘛要从外面请帮手呢?但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些外来女生支援确实带来了不少新鲜东西。
就拿我们系的创新实践课来说吧,本来大家做项目都是老套路,想来想去也就那些点子。可自从来了两个外校的女生,她们带来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有个扎马尾的女生特别厉害,她提出的方案连教授都连连点头。
这些外援女同学住在了学校西南角的留学生公寓。每天清晨,你能看到她们匆匆赶往实验室;晚上九点多,她们还和本校学生一起在自习室讨论。这种劲头儿,不知不觉中也感染了我们。
我室友上周末还抱怨来着:“你看人家外校来的都比咱们用功,咱们还好意思在宿舍打游戏吗?”说完他自己都笑了,然后默默收拾书包去了图书馆。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合作时也不是一帆风顺。咱们学校的办事流程、实验室的使用习惯,还有各种琐碎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外来支援的女生来说都是新课题。有时候能看到她们在行政楼前困惑地翻看校园地图,或者站在复印机前手足无措。
好在同学们都挺热心的。每次看到她们遇到困难,总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慢慢地,大家就熟悉起来了。现在经常能看到本校学生和外援女同学一起在食堂吃饭,聊得热火朝天。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周的模拟答辩。我们组和两个外校女生分在了一起准备。刚开始大家都挺拘谨的,说话客客气气的。后来为了一个数据该怎么呈现,我们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想到这种争论反而让大家放开了,最后想出的方案比原先好了不止一倍。
现在想想,这种跨学校的合作真的挺有意思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外援女同学们带来的不只是人力上的支援,更多的是思维上的碰撞。
昨天在操场上跑步时,我碰到那个师范学院的女生。她说这段时间在邓州学院的经历让她收获特别大,甚至考虑以后考研要不要报考我们学校。她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能看出来是真心话。
其实想一想,大学不就是这样吗?在不同思想的交流中,大家都能获得成长。这些外来女生支援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了项目本身。
今天晚上从图书馆回来,看到几个外校女生和本校同学还在教学楼门口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投入。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那画面突然让我觉得,这样的校园,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