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大同学生服务200元随时响应
最近在大同的朋友圈里,总能刷到这样的讨论:找个学生帮忙办事,两百块就能随叫随到。这事儿听着挺新鲜,我特意问了几个用过这服务的朋友,没想到反响还挺热烈。
小张是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次急着送文件去城南,自己又抽不开身。“那天下午叁点,我在小程序下了单,不到十分钟就有个大学生接单了。”他边说边比划,“那孩子骑着共享电动车来的,校服都没来得及换。从城北到城南,来回四十分钟,准时把文件送到了客户手上。”
这个服务为啥这么受欢迎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纳闷。现在外卖、跑腿服务这么多,为啥偏偏这个“大同学生服务200元随时响应”能火起来?隔壁李阿姨给我算了一笔账:“请个专职跑腿的,动不动就要叁百起步。而这些学生做事认真,收费也合理,特别适合我们这些普通家庭。”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特别靠谱。他们熟悉大同的大街小巷,哪条路近、哪个时间段堵车,心里都门清。而且他们接单灵活,有时候晚上九十点需要临时买药,都能找到人帮忙。
我在大同大学附近遇到了正在送东西的小王,他擦着汗说:“我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不像其他兼职要固定时间,这个随时都能接单,挺适合我们学生作息。”他手机响了一下,看了眼屏幕,“你看,这又有个新订单,要从操场这边取个篮球送到体育馆去。”
这种服务之所以能扎根,说到底是因为它解决了实际需求。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偶尔会遇到些抽不开身的急事。而这些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我了解到,这些服务平台都有严格规定,晚上十点后不接单,考试周还会自动减少派单量。学生们自己也懂得平衡,把这份工作当作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
说到这儿,我想起上周在平城街看到的一幕。一个女生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好几份文件,正按顺序挨个派送。她笑着说:“这学期靠这个赚够了买资料的钱,还摸透了大同的每一条胡同。”
这样的现象不只在大同出现,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服务。但大同的特点在于,这些学生特别接地气,他们不仅是简单的跑腿,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忙看看老人家的情况,或者顺路指个道儿。
现在生活压力大,各种开销都不小。能找到这样实惠又可靠的服务,确实给大同市民带来了不少便利。有时候晚上想吃点夜宵,或者突然需要买个什么东西,打个电话就有人帮忙,这种感觉真的很贴心。
当然,任何新鲜事物都需要时间来检验。这种服务模式能走多远,还要看它未来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它确实为很多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也给学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
昨天傍晚,我在操场边又看到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背着背包,有说有笑地等着接单。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份青春活力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打工的经历。
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而这一切,就从一句“需要帮忙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