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上课资源喝茶,潞城学习空间品茶
潞城上课资源喝茶
走进这家藏在老街道转角的小茶馆时,我正为下周的职称考试发愁。笔记本摊开在木桌上,参考资料堆得歪歪斜斜,正准备埋头苦读,老板娘端来一壶凤凰单丛:“年轻人,茶要趁热喝,读书也要讲究张弛有度呀。”
说来也怪,抿了两口茶之后,原本焦躁的心情竟慢慢平复下来。茶香在齿间流转,那些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邻座有位戴眼镜的老先生,面前摆着围棋棋盘,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后来熟识了才知道,他是退休的语文老师,每周叁下午都会来这里研究棋谱,顺便辅导几个学生的作文。
这种既能安心学习又能随时喝口热茶的空间,在潞城渐渐多了起来。城南新开的书屋二楼专门设了自习区,点杯二十块的龙井就能坐整个下午;城东那家社区茶馆更绝,每个月都组织“茶香读书会”,大家带着各自正在读的书,边品茶边交流。有次遇到个程序员小哥,他捧着《诗经》注解本,说写代码累了读两首诗,比喝咖啡还提神。
其实细想起来,这种学习方式挺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家里太舒服容易犯困,图书馆又太严肃,倒是这样的茶馆书屋刚好折中。点一壶茶,翻开书本,周围都是轻轻翻书页、低声讨论的声音,反而让人特别容易进入状态。我那个准备考研的表妹,现在每周雷打不动要去叁次“墨香茶阁”,她说在那儿的效率比在自习室高多了。
有时候学着学着走神了,就看着窗外的香樟树发会儿呆,或者观察其他茶客在做什么。斜对面总坐着个练书法的阿姨,宣纸铺开占半张桌子,写两笔就停下来抿口普洱。有回她送我一张“静”字,现在还夹在我的备考资料里。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片段,反而让整个下午都鲜活起来。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是上个月在城北茶馆偶遇的英语角。本来只是去温习商务英语,隔壁桌几个年轻人用英文聊得正欢,邀我加入讨论。后来才知道其中两位是归国留学生,现在每周都来这儿义务辅导口语。那天我们聊了整整两小时,从端午节习俗聊到新能源开发,比在培训班里对着课本念对话有意思多了。
当然啦,也不是每次都能遇到这样的惊喜。有时候茶馆人多嘈杂,只能戴着耳机默背知识点;有时候碰到爱聊天的茶友,一个下午光顾着说话,学习计划全耽误了。后来我学聪明了,先踩点找几家相对安静的去处,错开周末高峰期,慢慢就摸索出自己最舒服的节奏。
现在我的备考资料里还夹着好几家茶馆的名片,有的用毛笔画着简易地图,有的印着当季新茶目录。这些零零散散的小纸片,记录着我在不同茶馆里度过的学习时光。昨天路过常去的那家,老板娘还记得我:“快考试了吧?今天特意给你留了安神的白茶。”
捧着温热的茶杯,忽然觉得备考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在这个手机消息响个不停的时代,能找个地方安心读会儿书,顺手喝杯好茶,已经成了奢侈的享受。或许学习本来就该是这样——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苦大仇深,在茶香书韵里,知识自然会悄悄钻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