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品茶工作室,枣庄茶艺工作室雅集
走进这家枣庄品茶工作室,首先闻到的是那股若有若无的茶香,像是山间清晨的雾气,轻轻柔柔地钻进鼻腔。店主老陈正坐在茶海前,手法娴熟地烫杯温壶,见我来便抬头笑笑:"来得正好,刚到的崂山绿。"
说实话,以前总觉得喝茶是老年人的消遣,直到偶然踏进这里。记得第一次看老陈泡茶,他手指在茶具间流转的样子,竟让我想起钢琴家弹奏的样子。水从壶嘴流出时的弧度,茶叶在杯中舒展的姿态,都藏着说不清的韵味。
茶香里的慢时光
老陈常说,喝茶急不得。这话我深有体会。上个月连着加班,整个人像拧紧的发条。周末来这儿坐了俩小时,看着青瓷杯里慢慢沉浮的叶片,居然把心里的焦躁都看淡了。隔壁桌的大姐每次来都要念叨:"在这儿坐会儿,比吃降压药还管用。"
枣庄茶艺工作室雅集活动那天特别热闹。原本以为就是几个人安静品茶,没想到来了二十多人,从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老陈特意拿出收藏多年的老白茶,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有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小声说,这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爷爷的茶缸。
最让我惊讶的是,现在年轻人也开始迷上茶馆了。常来的小赵才二十五岁,却已经能分辨出不同山场岩茶的细微差别。"比酒吧有意思多了,"她笑着说,"在这儿认识的朋友,聊的都是实在话。"
老陈的茶柜像个百宝箱,光是乌龙茶就有十几种。他总说,每片茶叶都带着产地的风土人情。闽北岩茶的岩韵,云南古树茶的野性,西湖龙井的清雅,在他嘴里都成了鲜活的故事。有回他泡凤凰单丛,居然真的尝出了他说的"山韵",那种感觉,就像站在雨后茶园里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
茶点也都是精心搭配的。茉莉花饼清香不腻,配绿茶正好;核桃酥口感扎实,适合配浓酽的普洱。这些细节处的用心,让每次喝茶都变成小小的仪式。
最近发现,这家枣庄品茶工作室渐渐成了我的精神驿站。生活里的烦心事不会消失,但至少在这里,能暂时放下重担,专心对待眼前这杯茶。茶凉了可以再续,人累了也该学会歇歇脚——这是老陈泡茶时不经意说过的话,我却记了很久。
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慢慢拉长,又一批客人笑着推门进来。老陈起身相迎,茶壶嘴冒着袅袅白气。这个藏在街角的工作室,用最传统的方式,为忙碌的现代人留着一方安心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