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相约和田的初中生每次500

发布时间:2025-11-04 00:13:24 来源:原创内容

今天在街角小店喝豆浆的时候,听见隔壁桌两个阿姨在聊天。穿花裙子的那个压低声说:“知道吗?和田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现在好多家长都在打听这个事。”旁边戴草帽的阿姨筷子停在半空:“这么巧?我昨天也听人说相约和田的初中生每次500,还以为听错了呢。”

豆浆碗里冒出的热气糊在我眼镜片上,心里跟着泛起嘀咕。这话听着确实容易让人想歪,可事实往往和我们第一反应不太一样。

事情原来是这样

后来特意绕到社区文化中心问了问,李主任正好在整理活动材料。她推了推老花镜笑着说:“你们年轻人啊,思维就是活跃。哪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那是我们推出的‘和田少年实践计划’。”

她翻出一张宣传单给我看:“初中生参与社区服务,每次记录5个小时,累计到500小时就能获得市级认证的实践证书。这对以后升学有帮助,好多孩子抢着报名呢。”

原来“500”指的是服务时长,不是别的什么。我顿时觉得自己刚才那些猜测挺不好意思的。

正好碰上几个来交记录表的学生,其中一个叫小磊的男生擦着汗说:“刚开始觉得500小时太多了,现在帮邻居修电脑、教老人用手机、在路口做交通引导,做着做着居然上瘾了。”他笑得特别灿烂,“而且发现我们和田这一片,有意思的人和事真多。”

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插话:“最开心的是认识了隔壁班的陈明,我们组了个社区环保小队,上周还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了。”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手里那本《中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册》已经填得满满当当。

看着他们叽叽喳喳讨论下次要去哪个小区做垃圾分类宣传,我突然觉得,这种“相约和田的初中生每次500”,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回家路上经过街心公园,还真看见几个穿校服的中学生在帮园林工人浇花。有个高个子男生一边麻利地收拾工具一边说:“再干两次,我的时长就要凑够500了。”那种语气里的自豪感,装是装不出来的。

楼下王奶奶坐在长椅上,笑眯眯地指着那些孩子:“这些学生娃真好,上周帮我搬煤气罐,这周又来说要修纱窗。咱们和田这片的孩子,越来越懂事了。”

我忽然想起自己初中那会儿,放学就窝在家里打游戏。要是那时候也有这样的活动,或许能早点明白,走出教室的天地其实更广阔。

夜风吹过,路灯把树影投在地上,斑斑驳驳的。那几个中学生收拾好东西,互相招呼着往家走,笑声在夜色里飘出去老远。他们说的“500”,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热气腾腾的成长。

或许明天,该去社区问问还需要志愿者不。虽然早不是初中生了,但凑够自己的“500小时”,应该也不算太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