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火车站后街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3 08:25:30 来源:原创内容

龙岩火车站后面的另一面

每次从龙岩火车站出来,我总忍不住朝那个方向多看两眼。不是看气派的站前广场,也不是看排队等客的出租车,而是看车站主体建筑侧面,那条被两排老房子夹在中间的通道。说它是巷子吧,其实也算不上多隐蔽,可要是匆匆路过,还真容易把它给忽略了。

那天下午太阳刚好西斜,我鬼使神差地拐了进去。这一拐,像是跨过了某个看不见的分界线。火车站里的广播声、人群的喧闹,突然就变得遥远起来,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取而代之的是巷子里飘来的饭菜香,还有不知谁家电视正在播放的闽南语歌曲。

这条巷子比想象中要长,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右边的墙面还保留着老式的水刷石,摸上去糙糙的,很有年代感。左边则是些低矮的砖房,偶尔能看见伸出墙头的叁角梅,开得正热闹。几个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上,摇着蒲扇聊天,看到生人也不觉得奇怪,只是淡淡地瞥一眼,又继续他们的话题。

再往里走,景象就更丰富了。有家裁缝店,老板娘正在踩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很有节奏;隔壁是修鞋铺,老师傅低头打磨鞋跟,专注得好像在做一件艺术品。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藏着家扁食店,灶台上的大锅冒着热气,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我在这家扁食店门口停下脚步。店面很小,只能摆下叁张桌子,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正利索地包着扁食,每个动作都那么熟练。“客人要试试看吗?我们家的扁食,馅料都是当天现剁的。”她抬头朝我笑笑,语气很自然,没有刻意招揽生意的热情,倒像是邻居间的随口一问。

我要了一碗,坐在靠门口的位置。等待的时候,我仔细打量这条龙岩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从这里往外看,还能瞥见火车站大楼的一角,现代建筑和眼前的老旧巷子形成了奇妙的对照。这条小巷子就像是火车站的“后街”,保留了这座城市早年的记忆。

扁食上来了,汤清馅足,撒了点葱花和胡椒粉。尝一口,确实是老味道。老板娘闲下来,就坐在柜台后面择菜,偶尔和熟客聊上几句。“我们在这开了二十多年啦,”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火车站翻新了好几次,我们这条小巷子倒没什么大变。”她说,来吃饭的有附近的居民,也有在火车站上班的工作人员,还有些像我一不小心闯进来的旅客。

正吃着,一个穿着火车站制服的小伙子匆匆走进来,显然是刚下班。“老样子,打包。”他对老板娘说,然后又补充道,“今天晚班,得赶紧吃完了去交接。”老板娘点点头,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看来,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巷,早已融入了很多人的日常。

我慢慢吃着扁食,看着巷子里的人来人往。有个妈妈骑着电动车载孩子回家,车把上还挂着刚买的菜;几个放学的中学生说笑着走过,讨论着晚上的电视节目;修鞋的老师傅终于放下手中的活计,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

离开的时候,夕阳已经把整条巷子染成了金黄色。走回火车站广场,喧嚣声再次扑面而来,仿佛刚才的宁静只是一场短暂的梦。但我知道,就在这座现代化车站的背后,那条小巷子依然保持着它自己的节奏。它不追赶什么,也不标榜什么,只是安静地在那里,等着那些偶然拐进来的人,给他们一碗热汤,一段慢时光。

回头再看一眼,巷口那家裁缝店的灯已经亮了,昏黄的灯光透过门帘,在渐暗的暮色中格外温暖。这条龙岩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就这样悄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