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400块钱叁小时,黄冈叁小时服务400元
说起黄冈,很多人会想到那厚厚的习题册和让人头疼的奥数题。但最近,我在一个本地论坛上看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讨论:“黄冈400块钱叁小时,黄冈叁小时服务400元。”这个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心里忍不住嘀咕,这到底是个啥服务呢?
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点开了帖子。楼主的描述挺朴实的,他说自己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黄冈这边找了一份临时工,主要就是利用周末时间,帮一些初高中的学生补习数学。他定的价格很明确,就是叁个小时收费四百块。这个价格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刚好卡在一个让人会停下来想一想的位置。
这笔账该怎么算
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正好在读初二,数学成绩有点拖后腿,家里人也着急。我就把这个信息转告给了他们。孩子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哟,叁个小时四百块,这比一般的家教要贵一点啊。”但她接着又说:“不过要真是效果好,能把孩子的思路给理顺了,那这钱花得也值。”
这话听着在理。现在市面上各种辅导班、线上课多得是,价格也是五花八门。但有时候,问题不在于上了多少课,而在于有没有人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并且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明白。如果这位“黄冈400块钱叁小时”的老师真有这个本事,那这叁个小时的投入,可能比上一个学期漫无目的的大班课管用多了。
后来听说,亲戚还真去试了一次。回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孩子挠挠头说:“那个老师讲题跟学校老师不太一样,他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老是反问我‘你是怎么想的’。” 虽然只是第一次课,但感觉脑袋瓜好像被撬开了一条缝。
这件事让我想了不少。在我们黄冈这种地方,大家对教育看得特别重,也舍得投入。这种按次、按明确时间段收费的方式,听起来简单直接,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它更像是一种双方都认可的约定:我付出我的时间和学识,你为可能获得的进步买单。这种黄冈叁小时服务400元的模式,某种程度上,是把选择权和评判权交回到了家长和学生手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接受。楼下便利店的老王听我说起这个,就直摆手:“四百块?我得卖多少包烟才能赚回来哟。” 这很正常,每个人对价值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但对那些正在为孩子学习发愁的家庭来说,他们考虑的或许不是这三个小时本身,而是这三个小时之后,孩子能不能对学习提起点兴趣,成绩单上的数字能不能有点起色。
说到底,“黄冈400块钱叁小时”这个现象,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当下我们对于知识、时间和价值的一种理解。它没有保证一定会有多么惊人的效果,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在特定时间里的专注投入。这种直接和明确,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反而显得有点珍贵了。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服务,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