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内江学子600元随时上门服务
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说是有个内江学生挂出“600块钱随叫随到”的服务,这事儿听着新鲜,让我忍不住多琢磨了一会儿。你说现在的大学生,脑子里都在想些啥呢?
我特意托朋友打听了一下,原来是个大叁的计算机系男生。他提供的服务范围挺广,从代取快递、陪逛超市,到临时帮忙做笔笔罢、调试程序代码,甚至晚上给熬夜复习的同学带夜宵。用他的话说,“只要不违法不乱纪,时间排得开都能接”。这种灵活应变的方式,倒是挺符合现在年轻人那种务实又机灵的劲儿。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
聊起来才发现,这孩子老家在山区,每个月生活费就八百块。开学那会儿电脑坏了,维修要六百,这才逼出了这个主意。“开始也挺难为情的,”他挠着头说,“后来发现好多同学都有各种临时需求,我这‘内江学子600元随时上门服务’反而成了个小品牌了。”说到这儿他笑了,露出两颗虎牙。
有次下雨天,他同时接到叁个代取快递的订单,冒着雨在校区里跑了整整两小时,回到宿舍时浑身湿透,却开心地数着刚赚的九十块钱。那天晚上他发了条状态:“淋雨换来电脑维修费,值了!”配图是擦得锃亮的笔记本电脑,和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
说实话,这种接地气的赚钱方式,比那些眼高手低的强多了。现在不少大学生总想着一步登天,反倒不如这种从小事做起来得实在。你说是不是?
随着订单增多,他还搞起了预约制,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周一到周五晚上接学习辅导类的活,周末全天跑腿。有次遇到个学姐要准备求职面试,他连着叁个晚上帮忙模拟面试,纠正表达和肢体语言,最后人家顺利拿到了辞蹿蹿别谤,非要给他加钱,他死活没要多收。
这样的故事在他那里不算少见。渐渐地,他的服务在校园里传开了,甚至有些老师家里电脑出问题,也会找他帮忙看看。系主任知道后不但没批评,反而在班会上表扬了他,说这是“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实践。
现在他每个月能稳定接二十来个订单,完全覆盖了生活开销,偶尔还能给读高中的妹妹寄点辅导书。他说最开心的是用自己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件羽绒服,“长这么大头一回用自己挣的钱给家人买东西。”
看着这个内江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的故事,我不禁在想:也许真正的成长就是这样,不在于口号多响亮,而在于愿意放下身段,从最实际的地方开始。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能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小事,反而成了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话说回来,这种服务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抓住了校园里的实际需求。同学们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价格公道,服务到位,这种朴素的经营理念,倒是比很多教科书上的案例都来得生动。
夜深了,我合上电脑,心里还在想着那个在校园里奔波的身影。或许明天,他又会接到新的订单,继续用他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可能正在很多大学的角落里悄悄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