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建筑群得名由来
一个不太雅观的外号
在北流大学城的学生们中间,流传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称呼——“炮楼”。刚入学的新生听到这个词,往往会一愣,随即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这指的可不是什么军事设施,而是大学城周边那几栋格外显眼的私人出租屋。
你说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没啥特别复杂的缘由,就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叫开的。这些楼房啊,建得密密麻麻,一栋紧挨着一栋,外墙的瓷砖颜色也五花八门。从远处看,它们不像普通居民楼那样规整,反而像一个个竖起来的方形盒子,或者说是……堡垒?再加上它们普遍比周围的建筑高出那么几层,在一片低矮的民房中显得“鹤立鸡群”,这个形象又有点特别的称呼就这么流传开了。
这个称呼的流行,离不开大学城特有的生活环境。你想啊,大学校园里的宿舍,通常是四人间、六人间,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晚上到点就关门。对于追求更多私人空间、或者需要专心考研、实习的学生来说,学校宿舍就显得有些不便了。于是,大家的眼光自然就投向了仅一街之隔的这些“炮楼”。
这些楼房,简直就是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的。房东们把内部隔成一个个单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关键的是,它自由。不用掐着点回“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所以,这片被称为“炮楼”的建筑群,实际上成了无数学生走出象牙塔的第一站,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试验田。
“炮楼”里的烟火气
可别觉得这名字听着不雅,就小看了这片地方。这里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是大学城周边最富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炮楼”底层的小餐馆、打印店、水果摊就热闹起来。学生们叁叁两两地下楼,解决晚餐,采购日用品,或者干脆就是出来透透气。
住在这里,你能听到隔壁传来练习吉他的声音,能闻到楼道里各家炒菜的香味,甚至能听到对于某个学术问题的激烈讨论。一间间小小的房间里,装着的是青春的梦想、学习的压力,还有对未来的小小迷茫。很多人的初恋在这里开始,很多人的友谊在这里加固,也有很多人在挑灯夜读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这片建筑群,默默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
当然,住在这里也有不少烦恼。隔音效果差是个普遍问题,有时候邻居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网络时好时坏,碰到需要赶论文的时候,真是能急死人。还有安全问题,人员来往复杂,大家都得格外小心。但这些,似乎都成了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酸甜苦辣”。
所以,“炮楼”这个称呼,从一开始略带戏谑的调侃,慢慢融入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它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段集体记忆的符号。对于很多已经从北流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提起“炮楼”,他们会会心一笑,那里有他们回不去的青春,有他们奋斗过的痕迹。这片建筑群的得名由来,简单又直接,但它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却远不止叁个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