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水磨工作室喝茶,靖江水磨茶室品茗时光
推开靖江水磨工作室那扇木门时,檐角风铃正巧响起。店主老陈从茶海上抬起头,手里还握着那把养得油亮的紫砂壶:“来得正好,水刚叁沸。”
这里和隔壁的靖江水磨茶室其实是同一个老板,只不过工作室更随性些。老陈说当初起名时,就觉得“水磨”二字特别有意思——既指江南老辈人用水磨做年糕的手艺,又暗合了喝茶需要慢慢磨性子的事儿。
一杯茶里的慢时光
老陈烫杯的手法很轻巧,热气从杯沿袅袅升起。“现在的人啊,总说没时间喝茶。”他往茶壶里注水,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可你看,等一片叶子变成杯里的茶,至少要经历采摘、杀青、揉捻、烘焙……咱们花一刻钟静静喝完,不算过分吧?”
坐在我对面的李姐是常客,她接过话头:“以前我觉得喝茶耽误事,现在反倒是在这靖江水磨工作室喝茶的工夫,想通了不少工作上的难题。手头的事像这茶一样,急不得。”
窗外是典型的江南巷弄,偶尔有自行车铃声响过。老陈续水时说起他父亲——那位在老茶厂干了一辈子的制茶师傅,最常念叨的就是“火候不到,味道不来”。这话放在喝茶这件事上,好像也挺合适。
茶香里的寻常日子
第叁次注水时,茶味正浓。隔壁茶室传来断续的谈笑声,隐约能听见在聊孩子上学的事。老陈说他就爱听这些家常:“茶嘛,本来就是日子里的东西。太玄乎了,反而没意思。”
常来的人都知道,在靖江水磨茶室品茗时光,最动人的不是多稀有的茶叶,而是那种恰到好处的自在。你可以安静地看一本书,也可以和邻座陌生人聊上几句。就像这会儿,新来的客人正好奇地问着茶叶的种类,老陈便顺手多拿了个杯子:“坐下来尝尝就知道了。”
墙上的老式挂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想起第一次来这里还是朋友带来的。那天本来心情烦躁,可看着茶叶在水中起起落落,竟不知不觉坐了整个下午。出门时才发现,雨停了,巷口的栀子花开得正好。
老陈又往壶里添了水,这已经是第五泡了。他说好茶经得起反复冲泡,就像好的日子,细细品来总有味道。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特地寻来——在这匆匆忙忙的世间,能找到个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实在是件难得的事。
雨又悄无声息地下了起来,打在院里的芭蕉叶上。没人起身离开,大家只是默默地把椅子往屋里挪了挪。茶还温着,话题从茶叶聊到了今年的杨梅,又转到老街那家烧饼店要不要搬迁。都是些平常的话,却让人莫名觉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