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哪里有站岗姑娘的地方,都江堰站岗姑娘在何处

发布时间:2025-11-06 07:11:26 来源:原创内容

青石阶上的身影

第一次听说“都江堰站岗姑娘”这个说法,还是去年夏天在灌县古城的茶馆里。当时邻桌几位摇着蒲扇的老茶客正聊得兴起,我隐约听见一句:“要看站岗姑娘,得去玉垒山那头。”这句话像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了圈圈好奇的涟漪。站岗姑娘?这称呼听着真有意思,是穿着特定服装的工作人员,还是民间对某个特殊岗位的亲切叫法?

带着这份好奇,我特意选了个人少的清晨,从南桥慢慢往玉垒山方向走。晨雾还没散尽,岷江水汽扑面而来,带着股清甜的凉意。走到松茂古道入口处,眼前忽然一亮——青石阶旁果然站着个年轻女孩,藏青色制服整洁利落,肩章在晨光里微微发亮。她身姿挺拔地立在老城墙下,像棵小白杨。有游客问路,她立刻露出微笑,伸手指引时手臂划出标准的弧度。有个小朋友跑得太急差点绊倒,她赶忙上前扶住,弯腰叮嘱时声音软软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站岗姑娘”说的应该就是这些景区的女性工作人员吧?

沿古道往上走,在“玉垒关”石牌坊下又见到另一位。这位姑娘看起来更年轻些,脸颊被山风吹得泛红。我歇脚时注意到,她不断提醒游客注意脚下石阶,见到老人家会多嘱咐两句。有对老夫妻拄着登山杖喘大气,她居然从岗亭里掏出两个软垫递过去:“阿姨叔叔坐这儿歇歇,这视角看鱼嘴最好。”老太太惊喜地拉着她的手直夸贴心。我忽然想起都江堰流传的老话——“李冰治水,姑娘守关”,虽说是新编的俗语,倒真贴合眼前光景。

走到二王庙附近,已是日上叁竿。这里的“站岗姑娘”在树荫下立着,专注地维持参观秩序。庙里香火缭绕,她不时轻声提醒游客小心香火。有个叁四岁的小娃娃被门槛绊了下,她眼疾手快扶住,变魔术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个熊猫贴纸。孩子破涕为笑的模样,让周围游客都跟着笑起来。我站在西关眺望台往下看,忽然意识到这些姑娘们站的位置都很巧妙——要么在险要转弯处,要么在人流密集区,就像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每个点位都暗合着守护的智慧。

在伏龙观前的长椅上,我遇到位本地采风的老先生。他听说我在找站岗姑娘,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你算问对人了!这些丫头啊,现在可是咱们都江堰的活地图。”他掰着手指头数,“南桥头两个,城隍庙叁个,玉垒山沿线少说五六个...”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有姑娘给国际游客比划着讲解的都江堰哪里有站岗姑娘的地方,还有深夜里帮迷路游客联系家人的场景。“去年暴雨冲垮便道,就是这些姑娘们第一时间拉起警戒线,挨个劝返登山客的。”

下山时已是黄昏,又经过早晨那个岗亭。发现站岗的姑娘换了班,但身姿同样挺拔。晚霞给她的制服镶了道金边,背后是千年水利工程奔流不息的江水和巍巍青城山。我忽然觉得,这些姑娘就像是都江堰的“当代修堤人”——李冰父子用竹笼卵石筑起水上长城,她们用青春和热情筑起另一道风景。可能很多人会好奇都江堰站岗姑娘在何处,其实她们就散落在每个需要守护的角落。

最近故地重游,发现景区多了“巾帼服务岗”的标识牌。问起最早遇见的那位姑娘,老茶客们说她已经升任片区组长,正带着新来的实习生熟悉路线。茶香袅袅中,我忽然想起都江堰叁神石像前的楹联——“乘势利导,惠泽于民”。这些站在千年古迹前的年轻身影,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八个字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