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100元小胡同,邻近百元小巷游
崇州100元小胡同的日常烟火
那天朋友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崇州那条有名的100元小胡同?我愣了一下,这条藏在老城区的巷子,现在居然成了年轻人周末爱逛的地方。带着几分好奇,我也跟着人潮走了进去。
刚踏进巷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拉回了二十年前。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两旁是有些年头的砖瓦房,晾衣绳横跨小巷,挂着微微摆动的衣衫。最惹眼的是那些手写招牌——"糖油果子5元"、"春卷8元一份",价格实在得让人心里踏实。
往前走了十来步,就遇见了卖叶儿粑的大婶。她坐在小马扎上,一边包着糯米团,一边和熟客聊天。"今天用的是新上市的笋干,要不要尝一个?"她顺手递过来一个热乎乎的叶儿粑。咬开软糯的外皮,咸香的馅料在嘴里化开,这味道,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的厨房。
再往里走,手工艺人们各占一方小天地。有位老师傅正在编竹器,手指翻飞间,竹篾就变成了精巧的篮子。他笑呵呵地说:"在这做了叁十年啦,现在年轻人也爱来买这些小物件。"隔壁的绣娘低头绣着香囊,针脚细密得让人移不开眼。
中午时分,巷子里的香味更浓了。我跟着排队的人群,在一家老字号摊前等了十分钟,终于买到了招牌的甜水面。老板娘麻利地拌着调料:"我们家手艺传了叁代,调料比例从来没变过。"坐在巷口的小木凳上吃着面,看着来往的行人,忽然明白了这条小胡同的魅力——它保留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生活模样。
转角处有家旧书店,书架一直顶到天花板。老板正在整理刚收来的旧杂志,看见我在找书,便过来闲聊:"这条巷子能活起来,靠的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小生意。"他说,这里的店家都守着老规矩,不随意涨价,不偷工减料。也许正是这份朴实,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还能找到这样一个安心的地方。
离开时已是黄昏,巷子里亮起暖黄的灯。卖醪糟的大爷正准备收摊,看见我还是舀了一碗:"喝完再走吧,明天又要忙喽。"捧着温热的碗,突然想起朋友说的那句话——在崇州100元小胡同,花的不是钱,是时光。
这条邻近百元小巷游的路线,如今成了我偶尔会去走走的地方。倒不是为了买什么,就是喜欢那份不紧不慢的节奏。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能有个地方让你停下来,花个半天时间,慢慢走,细细看,实在是件难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