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300元一次炮值吗,嘉峪关300元一次值不值
嘉峪关300元一次炮值吗?这个问题最近好像总能看到。昨天刷手机,又在一个旅游群里看到有人在问,下面跟了老长一串回复。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价格,我心里也咯噔一下。现在这物价,300块钱能干啥?吃顿像样点的火锅可能都不太够。花在景区上一个项目,到底图个啥?
声音响起时你在想什么
站在那古老的城墙下,等着轮到自己。周围是几百年前留下的砖石,风沙的痕迹一道一道的,看着就很有分量。然后,突然——“轰!”
那声音怎么说呢,不是你在电影里听到的那种,而是真真切切从脚下震上来的。胸口都能感觉到那股劲儿,闷闷的,沉沉的。耳朵里嗡嗡响,好像一下子被拉回了某个古老的战场。
就这一下,300块。你说贵吗?确实不便宜。但那一刻的感觉,挺难用钱来衡量的。
我前面排着一家子,爸妈带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炮响的时候,小男孩猛地抱住了他爸爸的腿,然后又忍不住探头想看。他爸爸笑着摸他的头,说:“这就是老祖宗打仗时的声音啊。”那一刻他们脸上的表情,我觉得比那声炮响更值得记住。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听个响吗?手机上什么声音找不到?但这事吧,还真不一样。就像你去海边,和你在手机上看海景视频,那是两码事。身临其境这个词,说的就是这种没法被替代的体验。
嘉峪关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感受历史的地方。你摸摸那些城墙,看看关外茫茫的戈壁,再听听这震天的炮响——很多东西就串起来了。书本上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突然就有了重量。那种孤独,那种苍凉,还有戍边将士的责任与担当,好像都在这声炮响里了。
当然啦,每个人的钱包和想法都不一样。对有的朋友来说,300块可能是小半天的工资;对另一些人,或许就是一顿饭钱。值不值这个问题,真的得看你自己在乎什么。
我旁边站了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炮响之后特别兴奋,跟他同伴说这钱花得值。他说这比他想象中震撼多了,而且这钱也算是为文物保护做了点贡献。这么一想,倒也是个角度。
现在很多东西都数字化、虚拟化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能震动你全身的体验,反而变得稀罕起来。也许再过些年,想找这种“原汁原味”的震撼,会更难也说不定。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嘉峪关300元一次值不值?如果只是听个响,那确实有点贵。但如果把它当成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一次对历史的真切触摸,那这个价格,似乎又能接受了。
其实旅游就是这样,有些体验转瞬即逝,但留在心里的东西可能会很久。那声炮响早结束了,但那种震撼,还有引发的那些对于历史、对于战争的思考,却一直在脑子里打转。
所以啊,如果你打算去嘉峪关,不妨先问问自己:你期待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打卡照片,还是一个能记住很久的体验?想明白了这个,值不值的问题,你自己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