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品茶加惫工作室,海城品茗添信交流坊
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对于海城品茶加惫工作室的讨论,说实话,我最初看到这个名称时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连喝茶都要加联系方式了?带着几分好奇,我决定亲自去探个路。
工作室藏在老城区一棵大榕树后面,推门瞬间茶香扑鼻。穿亚麻衬衫的主理人正在给客人演示如何温杯烫盏,动作像在抚摸新生婴儿。他抬头笑了笑:“很多人觉得‘海城品茶加惫工作室’听着商业,其实我们就是想建个喝茶人的小圈子。”
茶香里的慢时光
工作室的茶单很有意思,不是简单列出茶名,而是用便签纸写着“今天想喝点让身体暖起来的”这样的描述。我点了凤凰单丛,主理人边冲泡边闲聊:“去年有个客人说在我们这儿喝到了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后来他带着整栋写字楼的同事来找这款茶。”紫砂壶倾泻出的金黄茶汤在阳光下荡漾,他忽然停顿片刻,“其实啊,海城品茗添信交流坊这个名号,就是想让茶香顺着网络飘得更远些。”
隔壁桌的大姐是常客,她捧着建盏插话:“我家那口子以前只喝咖啡,现在每周末都催着我来看新到了什么茶。”她手机里存着工作室刚发的岩茶冲泡视频,“你看他们拍得多细致,连水温计靠近壶口的角度都标出来了。”
窗外雨点突然敲在芭蕉叶上,主理人顺手调暗灯光。暖黄光晕里,他聊起上个月举办的盲品会:“有个90后姑娘蒙着眼品出了叁种水质的区别,后来才知道她是调香师。”茶海上蒸腾的水汽模糊了众人的笑脸,这种不期而遇的默契,或许就是海城品茶加惫工作室最动人的部分。
茶汤连接的情谊
墙角的书架摆着会员寄存的私藏茶罐,每个罐子都贴着 handwritten 标签。穿校服的女孩正在记录茶叶舒展的状态,她说这是在完成生物课观察作业。主理人转动着手中茶杯:“昨天还有位退休教师在这儿教年轻人写毛笔字,墨香混着茶香特别治愈。”
雨停时晚霞正好,新来的客人询问能否学茶艺表演。主理人摆开十二件茶具:“我们先从怎么让茶叶呼吸开始吧。”他捻起一撮干茶放在客人掌心,“你看这片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蜷缩着像在睡觉,等遇到热水才会醒来讲故事。”
准备离开时,我发现手机里多了叁个新添加的茶友。主理人往我茶杯续了最后一道水:“其实海城品茗添信交流坊就像这老白茶,初喝平淡,回味才知醇厚。”茶汤里倒映着窗外初亮的街灯,忽然明白他说的“以茶为媒”是什么意思——当温热茶汤滑过喉咙,陌生人也找到了相视而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