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站街快餐约学生,附近小吃摊找学生订餐

发布时间:2025-11-04 00:00:55 来源:原创内容

虎林站街转角那家快餐店门口,每天放学时间总聚着几个穿校服的孩子。王阿姨一边翻动着锅里的煎饼,一边扯着嗓子招呼:“小同学,今天还是老样子?加个肠不?”戴着厚眼镜的男生推了推镜框,默默把十块钱塞进收钱盒。

这条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城北实验中学,西边紧挨着职业技术学院。下午四点半开始,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叁叁两两从校门涌出来,像归巢的麻雀散落在沿街食摊前。骑叁轮车卖鸡蛋灌饼的老李熟稔地往铁板上浇面糊,他记得住每个常客的口味——穿蓝白校服的女孩要甜面酱,染栗色头发的职高生总要求多放辣椒。

五块钱能吃什么

“现在食堂素菜都要四块了。”扎马尾的女生和同伴蹲在花坛边分食关东煮,蒸腾的白气模糊了她们冻红的鼻尖,“这儿的茶叶蛋两块五,烤肠叁块,十块钱能换叁种花样。”她掰着手指算账时,校服袖口磨得起毛的边在风里轻轻颤动。

穿黑色羽绒服的男生每周叁固定会来买六份盒饭,用塑料袋捆好拎回网吧。有次他掏钱时掉出张游戏点卡,煎饼摊主捡起来递还,男生不好意思地挠头:“帮室友带的,他们打副本走不开。”那些装在泡沫餐盒里的炒饭,穿过傍晚氤氲的油烟,最终抵达某个闪烁着电脑屏幕的昏暗角落。

校门口的保安老陈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他记得十年前孩子们凑钱买五毛的辣条,现在他们讨论的是哪家外卖平台满减更划算。“这些孩子精着呢。”老陈掸了掸制服上的灰,“知道怎么用最少的钱填饱肚子。”他眼看着卖手抓饼的摊位从叁轮车升级成小店面,也目睹过城管来时摊主们推车狂奔的场面。

职校二年级的小赵已经和麻辣烫老板娘混得很熟。有次他忘带钱包,老板娘挥挥手说下次再给,第二天他特意多买了份豆皮补上。这种默契延伸出许多温暖时刻——下雨天摊主会多给学生舀勺热汤,学生放假回来总不忘带老家特产。在这条飘着食物香气的街上,虎林站街快餐约学生成了不用言说的日常。

夜色渐浓时,卖炒河粉的夫妇点亮车头挂着的灯泡。一个男孩跑来取预定好的盒饭,小心翼翼地把还烫手的餐盒塞进书包夹层。路灯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那影子穿过蒸笼弥漫的白雾,掠过贴在电线杆上的补习班广告,最终消失在居民楼的楼梯口。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