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同城约初中生100元,弥勒本地约学生百元
这两天在弥勒本地群里看到个挺火的话题,有人发了个“弥勒同城约初中生100元”的帖子,底下跟着就有人用差不多的说法接话。这事儿看着简单,细琢磨却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刚好我表妹在弥勒上初中,昨天吃饭时她划拉着手机突然嘟囔:“现在的人真奇怪,总爱用模糊话说事。”我问怎么回事,她直接把手机屏幕转过来——正是那个“弥勒本地约学生百元”的帖子。
藏在字缝里的试探
这种标题吧,乍看像是找家教或者临时帮忙,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哪儿不对。正经找家教肯定会写清楚“辅导数学”或“接送小孩”,哪有光写个“约学生”还标价的?我邻居张阿姨上个月想给初二儿子找周末陪读,发的帖子明明白白写着“求初二年级辅导,每小时50元”,这才正常嘛。
现在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就像把钥匙藏在门垫底下——懂的人自然懂。我翻了下发帖记录,同一个账号上周还在发游戏代练广告,这周突然关心起学生来了,转变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年轻人怎么想这事儿
表妹和同学们聊天时发现,班上不少人都见过这类信息。有个男生说得挺直白:“谁缺这一百块啊?要是正经兼职肯定直接说干嘛,这种藏着掖着的准没好事。”孩子们其实比大人想的明白,他们管这叫“钓鱼帖”,一看标题就知道要绕道走。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确实有家庭困难的同学私下嘀咕过“反正就见面聊聊天”。得亏班主任及时发现,在班会上把话说透了:任何时候遇到用钱当诱饵的邀约,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
换个方式或许更好
其实在弥勒这样的小城,学生想赚零花钱的机会确实不多。周末去奶茶店帮忙,或者给低年级补课都是正经路子。我认识个高二女生,每周抽叁个晚上帮邻居小孩温习功课,每月能挣八百多,人家家长还特别感谢她。
要是真需要找学生帮忙,大大方方写清楚内容多好。比如“求初中生帮忙整理书房,两小时100元”,或者“招聘学生发传单,日结150元”,这样大家都放心。话说得敞亮,事情才能办得明白。
记得以前我们上学时,街上贴的招聘广告都写得明明白白。现在转到网上,反而有些人把话越说越糊涂。这大概就是表妹说的——越是含糊的话,越要打起精神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