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泄火的小巷子,一条让人心静的小街
齐齐哈尔的夏天总是带着点儿燥热,像蒸笼里还没完全熟透的馍,闷得人心里发慌。那天傍晚,我就是被这种燥热推着,不知不觉拐进了这条叫“泄火”的小巷子。
巷口窄得很,两边的老墙蹭着胳膊。青砖缝里钻出几丛狗尾巴草,在风里晃晃悠悠的。往里走几步,世界突然就静了下来——不是那种死寂,而是像浸在凉白开里的舒坦。巷子深处有家修鞋铺,老师傅正就着最后的天光给皮鞋上线,锥子穿过皮子的声音,钝钝的,却格外踏实。
巷子里的时光
再往里走,看见个老太太坐在门槛上择豆角。她身后的房门敞着,能看见堂屋的八仙桌,桌上有盘没下完的象棋。我问她这条巷子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她笑了:“哪有什么讲究?早年这儿有个铁匠铺,整天叮叮当当的,人们说进来走走,火气就泄了。”她掰断一根豆角,“现在铁匠铺早没了,可这凉快劲儿倒留下来了。”
这话让我愣了一会儿。是啊,有些地方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能让人静下来。隔壁院里的老杨树把影子投在墙上,斑斑驳驳的,像幅水墨画。偶尔有自行车铃响过,叮铃铃的,不刺耳,倒像是给这份安静打拍子。
这条齐齐哈尔泄火的小巷子,它不声张,就安静地待在繁华边上。你带着满身的燥热进来,走着走着,那些个烦心事就像汗珠一样,慢慢蒸发在空气里了。
前面有对年轻夫妻在晾衣服,男的踮着脚挂上衣架,女的在旁边递夹子。他们没说话,可那个默契劲儿,比什么甜言蜜语都实在。我想,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本来的样子——不紧不慢,有自己的节奏。
天渐渐暗了,巷子里亮起几盏昏黄的灯。不是那种明晃晃的路灯,是从窗户里透出来的光,暖暖的,像熬稠的小米粥。修鞋铺的老师傅开始收摊了,他把工具一件件摆进木箱,那仔细的样子,像是在安置老朋友。
我站在巷子中间,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有饭菜香,有泥土味,还有点儿老木头的气息。这条让人心静的小街啊,它什么都没做,就这么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却比任何道理都管用。转身要离开时,忽然觉得身上的燥热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了,只剩下满心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