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学生品茶工作室,慈溪学生品茶坊雅集

发布时间:2025-11-03 14:00:24 来源:原创内容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慈溪学生品茶工作室的那张老榆木茶台前,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年轻人泡茶可以这么酷。隔壁美术系的小陈正用盖碗冲凤凰单丛,手腕轻轻一转,橙黄明亮的茶汤就顺着公道杯划出优雅的弧线,那股蜜兰香啊,把整个屋子都染甜了。

这个藏在校园生活区转角的小空间,原本是间闲置的阅览室。去年秋天,几个茶艺社的同学找来两张旧桌子,搬来朋友烧制的青瓷茶具,就这样捣鼓出了最初的慈溪学生品茶坊雅集。没想到短短半年,这里成了同学们课后最爱溜达的地方。

茶香里的青春模样

周叁下午总特别热闹。文学院的女生带着诗集来,就着安吉白茶的清鲜读顾城的句子;机械工程系的男生们讨论着课程设计,手指还在桌面比划着传动结构,手边那壶正山小种早已凉了。最有趣的是上次,两个辩论队的同学为“茶道该守传统还是创新”争得面红耳赤,差点要把茶具当道具现场演示——最后还是社长用一泡老白茶平息了“战火”。

你说现在年轻人都爱喝奶茶咖啡,怎么还会有人来这儿?其实啊,当你亲眼看见生物系的学妹用试管量茶多酚浓度,听着她兴奋地解释为什么同一棵茶树上的叶子味道不同;或者遇到那个总坐在角落的男生,他安静地给每把紫砂壶养壶,说这是在磨练耐心...这些瞬间,你会明白,茶在这里早已不是简单的饮品。

记得有个经常来的同学说过特别实在的话:“在慈溪学生品茶工作室待久了,连熬夜赶论文都变得讲究了。”他现在会给自己准备个小茶壶,写几段就停下来喝口茶,反而效率更高。这种慢下来的节奏,在如今快节奏的校园生活里,倒成了难得的调剂。

最近他们搞了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叫“茶叶盲品挑战”。参与者蒙上眼睛,仅凭嗅觉和味觉猜测茶品。上次有个同学把铁观音认成了龙井,惹得大家笑作一团。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不少同学悄悄变成了茶爱好者,还有人开始研究起茶叶烘焙技术。

窗外梧桐叶子从嫩绿变成深绿,茶台边的人们来了又走,但那个朴素的想法始终没变:给喜欢茶的同学们一个能安心坐着喝茶的地方。或许某天,当这些年轻人走出校园,在某个加班的深夜或是匆忙的清晨,会突然想起学生时代在那间小小工作室里,曾经有过那么片刻的宁静与茶香。

茶凉了可以再续,就像故事总有新的篇章。听说下个月他们要尝试用本地杨梅和茶叶做创意调饮,这倒是很符合年轻人不拘一格的风格。不知这次,那片茶香里又会氤氲出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