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泄火的小巷子,孝义解忧的小巷道

发布时间:2025-11-05 17:04:57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傍晚,我又拐进了这条熟悉的小巷。青石板被夕阳镀了层金边,墙头探出的石榴花红得正好。巷口修鞋的老张头眯着眼穿针,针尖在光里闪了几下,到底没穿过去。

“试试在嘴里抿一下。”我蹲下身看他工具箱里磨得发亮的锥子。他照做了,线头顺利穿过针眼。“还是你们年轻人灵光。”他笑起来,眼角皱纹挤成了菊花。

巷子里的日子

这条孝义泄火的小巷子,宽不过两米,长不足百米,却装着半座城的故事。卖豆腐脑的刘嫂每天四点起床磨豆子,她说石磨转得慢,豆香才留得住。隔壁书店老板总在午后打盹,顾客自己扫码付钱,他鼾声一起一伏,像在给书本配乐。

最妙的是巷尾那棵老槐树,树下永远有下不完的象棋。王大爷每走一步要摸叁下下巴,李老师吃了棋子非得在掌心转叁圈。他们为一步棋能吵上半天,但谁家真要帮忙,这两个老头跑得比谁都快。

记得有回电动车在巷口没电了,我正发愁,修车铺的小赵二话不说拎出充电器。等电时他媳妇端来碗绿豆汤,说是刚好熬多了。其实哪是熬多了,锅底还坐着没化开的冰糖呢。

这些点点滴滴,让这条孝义解忧的小巷道成了城里最特别的去处。不是景点,没挂招牌,但谁心里堵得慌了,来这儿走一圈,看炊烟袅袅,听邻里闲话,胸口那块大石头不知不觉就松动了。

上个月同事小陈失恋,硬被我拉来吃刘嫂的豆腐脑。她边吃边掉眼泪,说放虾米的那碗是他爱吃的口味。刘嫂什么也没问,转身给她加了勺辣油:“姑娘,辣的哭出来不丢人。”那天我们坐在槐树下,看两位老人为“马该走日还是走田”争得面红耳赤,小陈突然噗嗤笑了。

昨晚我妈打电话,说老爸退休后整天闷着。我周末就把他带到了孝义泄火的小巷子。王大爷正好缺个棋友,两个老头从“巡河炮”吵到“屏风马”,最后为到底是“楚河”宽还是“汉界”长差点掀棋盘。可回家路上,我爸哼起了快二十年没唱的《空城计》。

暮色渐浓,老张头开始收摊。他把锥子、榔头一一摆进木箱,那动作慢得像在抚摸老友。我想起他儿子在深圳安了家,女儿嫁到了省城。可他坚持守着小摊,说这巷子里的人都需要他。确实,谁家鞋子开胶了,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巷口那个永远不慌不忙的身影。

华灯初上时,我走出巷口。回头望去,万家灯火中,这条孝义解忧的小巷道亮着暖黄的光。它不像商业街那样耀眼,也不似主干道那般匆忙,就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像老人温热的掌心,等着每一个需要歇脚的过客。

也许明天,你又会在巷子里遇见谁。可能是抱着新生婴儿的二单元媳妇,可能是刚考上大学急着报喜的理发店小妹,也可能就是某个需要一碗豆腐脑暖心窝的陌生人。这条巷子从来不问来处,只管给你留一盏灯,一碗汤,一段可以慢慢走的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