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

发布时间:2025-11-03 15:11:19 来源:原创内容

邂逅巷弄深处

那天下午四点半,我漫无目的地在海口老城区转悠。太阳斜斜地挂在骑楼飞檐上,把白墙映成了蜜糖色。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头探出几株叁角梅,紫红色的花瓣飘落在路边的小吃摊前。

摊主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她面前摆着叁五个小凳,煤炉上炖着海南粉汤,旁边铁板上滋滋作响的是虾饼。“坐嘛,十五块一碗粉。”她头也不抬,手里的长筷灵活地翻动着金黄色的饼。我正要掏钱,旁边传来个声音:“阿姨,老样子。”那是个穿着褪色衬衫的年轻人,裤脚还沾着点点油漆渍。

大姐利落地往锅里下了把宽粉,扭头朝巷子深处喊:“阿妹,你家的来了!”应声出来个扎马尾的姑娘,手里捧着个铝饭盒。“今天给你加了酸菜,”她轻轻把饭盒放在小凳上,“你胃不好,别老是饿着干活。”年轻人搓着手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数出叁张五十的递过去。姑娘接钱时,两人的指尖碰了一下,很快又分开了。

我这才注意到巷子两侧都是老宅子,有些改成了裁缝铺、修鞋摊,二楼窗口晾着各色衣裳。那个铝饭盒在两人之间传递了半年多——后来大姐告诉我,小伙子在附近工地做活,姑娘家就住巷子里,她每天这个点都来给他送饭。

大姐往我碗里加了勺黄灯笼辣椒,随口说道:“他们俩啊,一个饭盒来回送,比电视剧还好看。”她指着巷口那栋正在装修的房子,“听说小伙子接了那里的活,就为能天天见到阿妹。”墙角的九里香开得正盛,香味混着食物热气,在巷子里缓缓流淌。

一百五十块的重量

有一次下雨天,我又撞见他们在巷口争执。姑娘要把伞塞给年轻人,他执意不肯:“你下班晚,淋雨要感冒的。”“那你呢?”“我跑得快!”最后两人挤在一把伞下往公交站走,伞太小,年轻人的半边肩膀都湿透了。

修鞋的老伯眯着眼睛穿针线,慢悠悠地说:“现在年轻人谈感情,都爱去大商场。其实啊,真情不在钱多钱少。”他脚边摆着各式待修的鞋,“那小子第一次来修工鞋,鞋底都快掉了还舍不得扔。”老伯扬起手里那只鞋,鞋帮内侧密密麻麻全是针脚。

虾饼在铁板上渐渐变得金黄,大姐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前天那姑娘来我这儿学做虾饼,说等他生日露一手。”她翻动着饼子,“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这些?都是点外卖咯。”

巷子尽头有棵大榕树,树下总是停着几辆共享单车。有时能看到姑娘推着车等在那里,车篮里放着保温桶。五点整,年轻人从工地围墙后转出来,先在路边水龙头下冲把脸,才笑着迎上去。那些傍晚,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青石板上慢慢重迭。

有一天我发现姑娘眼睛红红的,递饭盒时声音哽咽:“你别太拼...”年轻人笑着抹去她脸上的泪花:“凑够首付就好了,到时候天天吃你做的虾饼。”他转身时,我看见他后颈晒脱了皮,工作服肩线处开着道裂缝。

裁缝铺的收音机里放着老歌,咿咿呀呀地飘过巷子:“往事说不尽,就像海边风...”骑楼下有老人在下象棋,棋子落在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高楼像春笋般冒出来,可巷子里的时光,还固执地保持着原来的流速。

那次之后,我发现饭盒里的内容丰富了。有时是多煎的荷包蛋,有时是切好的水果。年轻人还是照例数出叁张五十元,但姑娘总会偷偷塞回一张在他工具包里。有回大风天,我看见她站在巷口张望,手里紧紧攥着个新买的护膝。

虾饼快出锅时,大姐往上面撒了把葱花:“你说这一百五十块的爱情?嘿,比那些红酒玫瑰实在多了。”巷子深处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是年轻人在给姑娘家修防盗网。金属碰撞声惊起了屋檐下的鸽子,它们扑棱着翅膀飞过骑楼斑驳的山花。

最近一次去,发现巷口那栋老宅已焕然一新。木窗换成了铝合金,但窗台上摆着几盆姑娘最爱的茉莉。修鞋摊还在,老伯正给一双女式凉鞋换鞋跟:“要结婚咯,小伙子非要给她买新鞋,姑娘偏要我修好这双旧的。”他手里的锥子穿过鞋底,拉出麻绳时发出好听的嘶啦声。

明天春天巷子里的叁角梅还会再开,不知道到那时,会不会又多了几对在巷口分享虾饼的年轻人。毕竟在这座城市里,最动人的永远不是明码标价的浪漫,而是青石板上并肩走过的温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