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同城饮茶,鸡西本地品茶约伴
这两天刷朋友圈,看到老张发了一条动态:“在鸡西同城饮茶群里约了两位茶友,一下午品了叁泡生普,舌头都快鲜掉了。”配图是茶台上氤氲的热气和几碟精致的茶点。我盯着照片看了好一会儿,心里那股子对热茶和闲谈的渴望,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说起来,咱们鸡西人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个实在和热乎。以前总觉得,喝茶这事儿离咱们有点儿远,好像是南方人才有的雅兴。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们渐渐都端起了茶杯。或许是生活节奏快了,人反而更想念那种慢下来的滋味。一壶热水,几片茶叶,就是一个能让时间停下来的小天地。
一杯茶的工夫,交个实在朋友
我第一次参加鸡西本地品茶约伴,是在一个飘着小雪的周末。地方是老城区一个不太起眼的茶室,推门进去,暖意混合着茶香扑面而来。组织者李哥是个爽快的东北大汉,可摆弄起茶具来,手法却轻柔得像换了个人。那天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喝的是正山小种,聊的却是家里的暖气热不热、哪家的酸菜最够味。茶是南方来的客,话是地道的东北嗑,偏偏一点儿不觉得别扭。
几巡茶下来,生人就成了熟人。坐我旁边的王姐,居然是和我妈一个厂子退休的;对面戴眼镜的小伙子,在市里开设计工作室,说起话来文文静静。你说奇怪不,平日里在楼道上碰见都不一定打招呼的邻居,在这茶桌上,却能聊得热火朝天。李哥一边给我们续茶一边说:“茶这东西啊,自己喝叫解渴,凑一块儿喝就叫交情。”这话我琢磨了半天,觉得还真在理。
打那以后,我成了各种鸡西同城饮茶活动的常客。有时在专业的茶室,有时干脆就约在某个朋友家里。大家轮流带茶叶,你贡献一饼老白茶,我拿出一罐凤凰单丛,喝到什么算什么,没人计较价钱高低。最难忘的是去年夏天,我们在小伟家的阳台上支了个小茶桌,喝着清香扑鼻的龙井,看着夕阳把整个鸡西染成金红色。楼下是车水马龙,我们这儿却安静得只剩下倒水声和偶尔的笑声。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在忙碌的生活里偷来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
咱们鸡西人的茶,有咱自己的喝法
有人说东北人粗犷,不懂茶道的精细。要我说啊,那是他们没见识过咱们鸡西人喝茶的架势。我们确实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但该有的韵味一点儿不少。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在壶里翻腾舒展,那股子鲜活劲儿,正对咱们东北人的脾气。
记得有次来了个南方的茶商,本来以为我们会嫌他的茶太清淡。没想到几杯狮峰龙井下肚,在座的老刘叔咂咂嘴说:“这茶好啊,鲜灵!”把茶商乐得直说找到了知音。其实咱们鸡西人喝茶,品的不仅是味道,更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热络。一壶好茶在手,天南海北都能聊,工作生活的烦心事,好像也随着那茶香飘散了不少。
现在生活方便了,想找茶友更容易。微信群里喊一嗓子“明天谁有空喝茶”,总能约上叁五同好。新开的茶室也越来越多,装修得一个比一个雅致,但价钱都挺亲民。叁五十块钱,就能舒舒服服地坐一下午,比喝咖啡划算多了。前几天我还发现,连我家小区门口那家烧烤店,晚上都开始提供工夫茶了,说是给吃完串儿的客人解腻。你看,茶这东西,就这么不动声色地融进了咱们鸡西人的生活里。
窗外又飘起了雪花,我拿出手机,在李哥的茶友群里发了条消息:“周末有空,谁想一起喝茶?”几乎立刻就有了回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算我一个”“带上前两天淘的肉桂”,我忽然觉得,这座小城的冬天,因为这一杯茶的缘分,变得格外温暖。也许明天,在那张熟悉的茶桌前,又会遇见新的面孔,听到新的故事。而这,大概就是属于我们鸡西人自己的、有滋有味的小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