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泊头怎样寻得可包的大学生
最近跟几个泊头的朋友聊天,大家伙儿都在发愁同一个事儿:厂子里急着找能包活的大学生,可就是碰不到合适的。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让人挠头。
你说现在大学生不少啊,招聘会一场接一场,简历收了一摞又一摞,怎么想找个能包揽一摊事的大学生就这么难呢?我琢磨着,问题可能出在“能包”这两个字上。咱们泊头本地的公司,很多时候需要的是能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能把一个项目从头跟到尾的人。这不光是要求专业对口,更看重的是责任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去哪儿找这样的人?
先说个实在的例子。咱泊头有家做环保设备的老厂子,去年他们想找个能包下外贸跟单的大学生。人事部按常规流程招了两个月,来的不是经验不足,就是吃不了苦。后来老板变了思路,直接联系了沧州那边大学的机械系,请系主任推荐了几个踏实肯干、家庭条件一般、愿意从基层做起的学生。你还真别说,这么一来,真找到了合适的人选。那小伙子来了以后,从拧螺丝开始学,半年时间就能独立处理海外订单了,现在成了厂里的香饽饽。
从这个例子里能看出来,泊头公司找能包的大学生,光靠常规招聘还真不够。得多想想别的路子,比如说跟高校建立长期联系,让老师帮忙物色好苗子;或者在公司内部搞师徒制,让老员工带着新人快速成长。
再说个关键点——咱们泊头的公司得把自个儿的优势亮出来。很多大学生不是不愿意来,他们可能对泊头不了解,觉得小城市发展空间小。其实咱们这儿的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公司要是能把培养计划、晋升通道说得明明白白,让年轻人看到留下来的希望,吸引力自然就上来了。
我认识一个在泊头做汽车配件的小老板,他就很聪明。每次面试大学生,他不光谈工资,还带着人家在厂子里转一圈,看看宿舍、食堂,聊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常说的是:“在我这儿,你只要肯干,用不了一年半载,就能独当一面。”这话听着朴实,但对那些想干实事的大学生来说,比什么空头支票都实在。
当然了,找能包的大学生不是一锤子买卖。人招来了怎么留住,这才是更大的学问。咱们泊头不少公司是家族式的,管理上可能没那么规范。大学生来了,你得给人家发挥的空间,不能处处设限。有时候年轻人点子多,想法新,只要大方向没错,不妨让他们试试。失败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让年轻人觉得在这儿干有奔头。
还有啊,现在的大学生想法跟咱们那会儿不一样了。他们看重工作环境,在意公司文化,甚至关心老板好不好相处。所以咱们泊头的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也得与时俱进,把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合则来,不合则去,强扭的瓜不甜。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阵子听说的一个事。有家厂子招了个学市场营销的大学生,本来是想让他做销售,后来发现这孩子对网络推广特别在行,就放手让他去搞电商。结果不到半年,厂子的线上销售额翻了一番。这就是找对了人,用对了地方。
所以说,泊头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这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是公司得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人,然后主动出击,用真心实意去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泊头虽小,但只要方法对路,诚意足够,何愁找不到能包又能干的大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