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敦煌茶韵大选海选工作室
敦煌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招牌在晨光里泛着暖黄,这条老街上飘着若有若无的茉莉香。隔壁裁缝铺的王婶探头说:"你们这比赛整得挺热闹啊,连我家那不爱出门的老头子都问要不要去凑个热闹。"
报名处摆着叁把枣红色陶壶,壶身刻着飞天神女。负责登记的年轻人挠头笑道:"昨天来了个陕西茶商,非要报名参赛,说他们那的茯砖配敦煌的沙枣蜜别有风味。"
茶香里的敦煌味道
初赛安排在鸣沙山脚下的凉棚。评委李老爷子抿了口参赛者泡的锁阳茶,眯眼道:"这茶里该加两颗枸杞的。"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茶碗边轻敲两下,"沙漠里长的锁阳,就得配上戈壁滩的枸杞,这才是地道的敦煌茶韵。"
有位从莫高窟临摹壁画回来的姑娘,带着自制的莲花茶参赛。她说在159窟的弥勒经变图里,发现唐代侍女采莲制茶的场景。"我把晒干的莲花瓣和本地野枣一起熏制,"她掀开青瓷碗盖,"想试试能不能找回点儿当年的味道。"
敦煌茶韵大选海选工作室的墙上,渐渐贴满了参赛者与茶的故事照片。那张褪色的飞天壁画下,搁着参赛者带来的各式茶罐——锡制的、陶土的、甚至有用胡杨木挖空的。负责茶具管理的刘师傅常说:"每把壶都带着主人的脾气,得用心伺候。"
决赛前夜,工作室来了位特殊客人。七十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巴特尔,骑着骆驼从两百公里外的牧场赶来,马鞍袋里装着家族传承的马奶茶配方。"我阿爸说过,"他用生硬的汉语比划着,"敦煌这条茶路,我们走了几辈子。"
月光洒在工作室院里的葡萄架上,几位进入决赛的参赛者围坐品茶。泡叁炮台的小赵突然说:"你们发现没?咱敦煌人喝茶总爱配点儿什么,或是干果,或是馕饼,就像这沙漠里的绿洲,从来不是孤单存在的。"
茶壶咕嘟冒着热气,墙上的影子随着烛光摇曳。那只蹲在灶台边的花猫伸了个懒腰,换了个姿势继续打盹。风从窗外带来鸣沙山的细碎声响,与茶香缠绕着,飘向缀满星辰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