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100元小胡同,德令哈小巷百元寻访
德令哈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口,我捏着口袋里那张百元钞票,站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作"百元小胡同"的入口。说来也怪,明明只是条普通小巷,却因为"百元寻访"的说法,莫名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刚踏进巷子,就闻到一股烤馍的香气。跟着香味往前走,看见个裹着头巾的阿姨正从馕坑里取出金黄的烤馍。"叁块钱一个。"她笑眯眯地说。我递过钞票,她利落地找零,顺手多塞了个小块馍:"送你尝尝。"这种实在,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巷子里的百元经济学
往深处走才发现,这德令哈100元小胡同简直是个微型市集。卖手工酸奶的大叔、编羊毛挂件的老奶奶、还有现磨青稞粉的夫妻店,价格都实在得很。十块的酸奶碗浓得像奶酪,五块的挂件编得密密实实,二十块的青稞粉散发着清新的谷物香。我边走边算,这一百块居然能买这么多东西。
在德令哈小巷百元寻访途中,碰到位常来的老主顾。他告诉我,这儿的价格多年没怎么涨。"都是老街坊生意,谁好意思乱要价?"他说着,指了指卖土特产的那家店,"他家杏脯,还是十块钱一袋,分量足得很。"
我蹲在巷子中间,看几个孩子玩羊拐骨。他们用我刚刚找零的硬币当筹码,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简单质朴的快乐,在别处已经很少见了。忽然觉得,这条巷子守护的不仅是实惠的价格,更是一种渐渐消失的生活节奏。
太阳西斜时,我的百元钞票换成了手里大大小小的纸袋。坐在巷尾的石墩上,掰开还温热的烤馍,就着浓稠的酸奶,这顿简单的晚餐却格外香甜。回头望望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它就像德令哈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不张扬,却实实在在。
临走前又绕回去,买了包刚才尝过的杏脯。店家一边装袋一边闲聊:"明天还来吗?新到的黑枸杞不错。"我笑着点头,心想这条德令哈100元小胡同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它让人总是想要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