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小粉灯一条街,南雄小粉灯街区风貌
说来也怪,每回和人提起南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既不是那些史书上的老黄历,也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反倒是那条不怎么起眼的“小粉灯一条街”。这名字听着有点俗气,是吧?可你要是真在当地住过,就明白这股子俗气里,藏着的才是活色生香的市井人生。
我第一次去那儿,是个有点闷热的夏夜。朋友拉着我,说带我去见识见识真正的南雄。穿过几条黑漆漆的巷子,一拐弯,眼前豁然开朗。嚯,那真叫一个热闹!窄窄的一条街,两旁密密地挤着各色小店,几乎每家屋檐下,都挂着一盏或几盏粉红色的灯。那光算不上亮堂,朦朦胧胧的,像给整条街罩上了一层暖昧的薄纱。空气里混着炒菜的油烟味儿、糖水铺子的甜香,还有路边摊烧烤孜然那呛人的香气,各种味道搅和在一起,非但不难闻,反而奇异地勾人食欲。
灯影里的百味人生
这条街的店,都小小的,没什么讲究的装修。老板娘就站在店门口,操着带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招呼客人。“靓仔,吃点啥咯?我们家牛杂入味得很!”你随便走进一家,点一份煲仔饭,听着砂锅里滋滋作响的声音,看着老板揭开盖子的那一刻热气腾腾,就觉得,嗯,对味儿了。这里的吃食,说不上多么精致,但用料实在,火候也足,吃的就是个舒坦。我尤其喜欢一家专卖烫皮的小店,那阿姨做的烫皮,米香浓郁,口感软糯,配上她自家调的辣酱,我能连吃两份。
除了吃的,这里还藏着不少老手艺。街角有个老师傅,守着一个修理钟表的小摊,摊子小得只能放下他那些精细的工具。他戴着老花镜,埋头在一堆齿轮和螺丝里,一坐就是一天。隔壁是家裁缝铺,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从早响到晚。这些营生,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可在这儿,它们依然顽强地活着,成了这条街脉搏的一部分。你说这南雄小粉灯街区风貌,不就是由这些具体的人和事一点点堆砌起来的吗?
夜深了,人渐渐少了,店铺也开始陆续打烊。老板娘们一边收拾着桌椅,一边和相邻店铺的老板闲聊,说的也无非是今天的生意、家里的孩子。那盏盏小粉灯,在夜色里显得愈发温柔,静静照着清扫街道的人,照着偶尔晚归的居民。我突然觉得,白天那些喧嚣和热闹,就像是这条街穿给别人看的衣裳;而夜晚的宁静,才是它卸了妆以后,真实而疲惫的模样。
这条街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本摊开来的书,每个人都能在上面读到不同的章节。也许,你读到的是一碗热汤的温暖,他读到的是手艺人的坚守,而我读到的,是一种缓慢而扎实的生活节奏。这独特的南雄小粉灯街区风貌,早已超越了字面意义上的那条街,成了许多人心中,对于这座小城最鲜活、也最难以磨灭的记忆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