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火车站附近站街,永城车站周边街巷
永城火车站附近站街
傍晚五点半,永城火车站出口开始热闹起来。接站的人们踮着脚张望,小超市老板把矿泉水搬到门口,叁轮车师傅们懒洋洋地靠在车座上。我站在出站口对面的公交站台,看着这条熟悉的街道。
说实话,这条街变化真不小。记得十年前刚来永城时,这一带还显得有点破旧,现在沿街店铺都换上了崭新的招牌。不过仔细看,那些老店还在——卖茶叶的老张修了新的玻璃柜台,但茶叶罐还是那几十个;牛肉面馆重新装修了,可味道一点儿没变。
永城车站周边街巷
往西走二百米,拐进车站旁边的小巷子,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时间走得很慢,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几个老街坊坐在马扎上聊天,旁边的小煤炉冒着细细的白烟。
“这条巷子啊,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呢。”修鞋的老陈在这儿住了四十年,他头也不抬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以前火车一响,整条巷子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现在还保持着老习惯,每天下午都要在巷口摆摊到天黑。
巷子深处有家裁缝铺,老板娘正在给客人量尺寸。她边工作边和我闲聊:“现在年轻人都不爱来这儿做衣服了,都是老顾客。”说完她笑了笑,手里的软尺灵活地在布料上游走。墙上挂着的时装杂志已经泛黄,但那台蝴蝶牌缝纫机还油光发亮。
再往深处走,能闻到炸酱的香味。这是老李家的厨房飘出来的,他们家的炸酱面在附近很有名。老李说,他在这做了二十年面,看着火车站从两层小楼变成现在这样气派,“但咱们这巷子,还是老样子好。”
走出巷子回到主街,华灯初上。永城火车站附近站街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卖烤串的、卖水果的陆续出摊。车站广场上,准备夜班车的旅客坐在长椅上休息,刚下班的人们行色匆匆。
车站旁的书店还亮着灯,老板正在整理新到的杂志。他说现在看书的人少了,但每天还是会准时开门,“总有人等车的时候想买本书。”收银台旁边放着个小篮子,里面是给附近小孩准备的棒棒糖。
夜晚的永城车站周边街巷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几家小餐馆还亮着灯。巷口那盏老路灯刚刚换成尝贰顿的,光线比从前亮了不少,把青石板路面照得清清楚楚。住在二楼的王阿姨正在收衣服,她冲楼下喊了句:“明天要下雨,记得收被子啊!”
这样的日常在这条街上重复了无数遍。火车站不断翻新,列车时刻表换了又换,但站前这条街和旁边那些巷子,还保留着让人安心的温度。或许这就是老城区的魅力——它不是景点,就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