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岑溪150的爱恋在哪条路
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老同学发了条动态:“周末去了趟岑溪,你们猜我在哪条街撞见了青春?”配图是条老街,青石板路泛着水光,两旁老房子的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草。底下有人调侃:“是不是当年追校花那条街?”我盯着照片愣了神,突然想起最近总听见的疑问——岑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
说来也巧,上周陪老妈逛菜场竟碰见初中同桌小敏。她牵着女儿买菜,鬓角沾着清晨的露水。我们站在豆腐摊前聊起从前,她突然扑哧笑了:“记得吗?当年你们老传我和阿杰在150号楼谈恋爱,其实我们就在对面糖水店写作业。”这话让我心头一动,原来岑溪150的爱恋在哪条路,从来不是具体坐标。
青石板上留下的不只是脚印
记得九十年代的解放路还没拓宽,凤凰树下总停着二八大杠。放学时男生们故意把单车铃按得叮当响,女孩们扎着马尾辫叁叁两两走过。粮油店老板常在门口摇扇子,看着我们嬉笑打闹。有次隔壁班小花摔了跤,膝盖磕在青石板上,几个男生抢着去扶。后来她嫁给了当时第一个冲过去的男生,去年他们孩子在同样的地方也摔了一跤。
现在解放路变成柏油马路,老粮油店成了连锁超市。但每逢雨季,湿润的柏油路面依然会映出凤凰树的影子,像时光的复写纸。或许岑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从来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些年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条路,都变成了记忆里的导航线。
街角修表铺的陈伯今年七十多了,他总说在这条街修了四十年表,修好的不仅是齿轮发条。有年七夕,小伙子跑来给手表换电池,紧张得掏零钱时撒了一地。后来那姑娘常来店里调表带,有回小声说:“他说这表走得太快,想让我多等会儿。”陈伯笑着把走时调慢了两分钟。现在他们孩子都上大学了,还留着那块表。
这些细碎温暖让我想起,岑溪150的爱恋在哪条路这个问题,答案或许藏在每个寻常角落。菜市场里总并肩挑菜的银发夫妇,凉茶铺前互相拭汗的年轻情侣,甚至快递站前默契分工的夫妻档——爱情从未固定在某个门牌号,它流淌在每双紧握的手心里。
黄昏时我常去人民广场散步。总见那对跳舞的老人家,收音机里放着《月亮代表我的心》。奶奶的舞步不太灵活了,爷爷始终稳稳托着她的腰。有次收音机没电,爷爷轻轻哼着调子,奶奶把耳朵贴在他胸前。路过的小朋友问妈妈:“爷爷奶奶在找什么呀?”妈妈笑着说:“在找他们年轻时的节拍。”
夜幕降临时,解放路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新开的奶茶店飘出焦糖香,游戏厅里传出欢呼声,与二十年前的台球室一样热闹。几个中学生分享着耳机走过,校服袖口蹭着袖口。我突然明白,岑溪150的爱情在哪条街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走在身边的,是不是你想并肩同行的人。
回家路上经过150号老楼,墙头探出叁角梅。二楼阳台还晾着那床蓝格被子,和我记忆里小学同学家的花色相同。可能每条街都在上演相似的故事,只是换了不同的演员。就像小敏女儿刚才举着棉花糖说:“妈妈,这条街真甜。”——你看,连孩子都尝得出滋味的街巷,何必追问具体坐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