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蚕蚕附近人约的优缺点,同城交友功能利弊
最近和几个曲阜的朋友聊天,说起找本地人组局吃饭打球的事儿。有人提了一嘴蚕蚕附近人这个功能,饭桌上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说在上面认识了现在每周一起爬尼山的驴友,也有人直摆手说碰到过不少糟心事。这让我琢磨起来,这个我们几乎天天在用,却又常常忽略的功能,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打开新世界的敲门砖
记得刚来曲阜那会儿,人生地不熟。周末想找个伴儿去孔庙逛逛,愣是不知道找谁。后来试着打开了蚕蚕附近人,没成想真约到了两个同样独自来旅游的年轻人。我们在阙里街边逛边聊,从孔府豆腐聊到《论语》,那种他乡遇知音的感觉,现在想想还挺温暖的。这种即时找到同好的便利,确实是它最大的魅力。
不过啊,用久了就会发现,这功能像把双刃剑。方便是真方便,但问题也不少。有次约了叁个网友打羽毛球,说好的础础制,结果有个人打完招呼就走,连场地费都没付。留下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只能自认倒霉。这种经历估计不少人都有过,说大不大,说小也挺烦人。
隔着屏幕的人心难测
现在想想,通过附近人认识的朋友,关系总是差点意思。可能今天还聊得火热,明天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有朋友开玩笑说,这上面的友情像快餐,来得快去得也快。确实,少了共同的生活圈做基础,关系就像浮萍,很难扎下根来。
说到同城交友功能,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认识新朋友的机会。特别是对刚来曲阜工作的人来说,这是打破社交壁垒的捷径。但捷径走多了,会不会让我们忘了怎么在现实中去经营一段长久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安全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去年曲阜某小区就出过事儿,两个人在附近人上约着见面,结果闹出了纠纷还报了警。这种事虽然不常见,但每次听说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虚拟世界的信任,到底该给多少分?
话说回来,工具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怎么用。我现在学乖了,第一次见面都会选在万仞宫墙这样的开放场所,而且尽量约在白天。这些经验都是用几次不太愉快的经历换来的,算是交学费了吧。
有时候我在想,科技让我们越来越容易找到彼此,但真正的心灵距离,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得更近。在曲阜这样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种感受尤其明显。古人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现在我们的交友方式,是不是少了点儿什么?
或许最好的状态是,把这些功能当作拓展社交的补充,而不是全部。就像我认识的那个在曲阜开茶馆的老板,他既会用附近人组织茶友会,更重视每个推门而入的顾客。线上线下,虚拟现实,这样平衡着来,才能既享受便利,又不失去真实交往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