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新茶嫩茶已到店,新茶上市恩施嫩茶到店
这几天的春雨刚停,街角的茶铺就飘来了熟悉的清香。老板老张正弯腰整理着新到的竹篓,看见我进门便咧嘴一笑:“今年头批恩施新茶嫩茶已到店,今早才开箱,您来得正巧。”
他边说边拈起几根茶叶放在白瓷盘里。翠绿的叶片微微卷曲,带着细密的白毫,像初春柳梢的嫩芽。凑近闻,有种山泉洗过的清冽气息,还夹着点青草晒过太阳的味道。“这批茶是五天前在芭蕉乡摘的,”老张指着标签上的日期,“那儿的茶园海拔高,雾气重,茶叶长得慢,味道反而更醇。”
一杯好茶里的山野气息
冲泡时,老张特意用了矮胖的玻璃杯。热水冲下去的瞬间,茶叶像活过来似的,在杯中旋转舒展。我注意到他倒水的手法很特别——沿着杯壁慢慢注水,说是这样不会烫伤嫩叶。茶汤渐渐变成透亮的浅绿色,像山涧溪水的颜色。
“您尝尝,”他推过茶杯,“这茶啊,第一泡最见功夫。”我小口啜饮,舌尖先感到一丝清甜,随后有种似有若无的果香在口腔里漫开。咽下后,喉间还留着清凉的回甘。老张看我眯起眼睛,得意地说:“喝出来了吧?这就是高山茶特有的鲜爽。新茶上市恩施嫩茶到店这几天,老客们都冲着这口‘春天的味道’来的。”
隔壁杂货铺的王婶正好进来,听见我们聊天也凑过来:“给我也包二两!去年买过就忘不了这味道,我家闺女说比果汁还解渴。”她说着自己拿出保温杯,“现在直接泡一杯带走,下午干活都有精神。”
茶园里的春日时光
说起这批茶的来历,老张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表叔家在恩施有片茶园,每年清明前后是最忙的时候。“采茶人都带着露水上山,”他比划着,“专挑一芽一叶的嫩尖,指甲轻轻一掐就断了。要是用劲儿大了,茶叶发红,味道就差了。”
他描述的场景让我想起前年去茶山的情形。清晨的茶园弥漫着白雾,采茶人腰间系着竹篓,手指在茶丛间飞快地跳动。新采的茶叶要赶在中午前送到加工厂,经过杀青、揉捻、烘干,才能锁住这份鲜灵。老张说,现在虽然有了机器帮忙,但关键步骤还是老师傅凭经验把关。“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差一分钟都不是那个味。”
窗外飘来栀子花的香气,和茶香混在一起。有位常来的老先生坐在角落慢慢品茶,他告诉我,每年这时候都会来买新茶。“这味道让我想起老家,”他摩挲着茶杯,“几十年了,还是这个熟悉的感觉。”
太阳渐渐西斜,茶铺里的客人换了好几拨。老张忙着给新到的茶叶分装,每个纸包都仔细称重。我离开时,他往我袋子里多塞了一小包试饮装:“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这味道存不了多久,趁新鲜喝。”
走在回家的路上,舌尖还萦绕着那抹清甜。路过小区花园,看见刚开的杜鹃花,忽然觉得手里这包茶叶,就像把整个春天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