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鹿泉哪些小巷已开业
最近不少朋友在问,鹿泉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这事儿我还真特意去转了转,感觉不少角落都悄悄热闹起来了。
沿着北斗路往老城区方向走,拐进那条熟悉的青石巷口,发现紧闭的卷帘门少了很多。巷口那家烧饼铺子,早上五点半就飘出芝麻香了,老板娘边揉面边说“现在客流量慢慢回来了”。往里走几步,晾衣绳横在巷子两侧,挂着的衬衫随风轻轻晃动,生活气息特别足。
几条值得逛逛的小巷
要说具体哪些小巷已开业,我觉得西山脚下那条文创巷挺有意思。原来的老厂房改造的,红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现在开着七八家小店。有做皮具的工作室,木工坊里传来刨木花的沙沙声,最里头那家咖啡馆,总有人抱着笔记本坐在院里的槐树下。老板说周末人多,但工作日过来能享受整院清净。
再往南走,民俗巷那边更是烟火气十足。卖缸炉烧饼的师傅熟练地用铁钩从炉膛里取出烧饼,焦香的味儿能飘出半条街。隔壁手擀面馆的老板娘一边擀面一边和熟客聊天:“咱这小本生意,就靠老街坊捧场。”这条巷子不宽,但小吃店、理发店、修鞋摊都开门了,确实能感受到鹿泉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些日常热闹里。
我还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巷子白天晚上是两副面孔。比如中山西路那条小吃巷,白天安安静静的,傍晚五点多,摊主们就推着餐车陆续来了。烤串的、煎饼的、卖冰粉的,霓虹灯招牌一亮,整条巷子瞬间活了过来。坐在马扎上吃烧烤的大哥笑着说:“这味道等了小半年,总算回来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巷子都恢复得那么快。有些背街小巷还是挺安静的,卷帘门上贴着招租电话。开服装店的刘姐告诉我,她隔壁两家店还在观望,“做生意急不得,慢慢来呗”。她店里的夏装挂得整整齐齐,偶尔有老街坊进来试试衣服,聊上半天。
转了这一圈,我感觉鹿泉这些小巷已开业的景象,就像春雨后冒出来的笋尖儿,这儿一片,那儿一丛。老巷子里的叫卖声、饭菜香、邻里间的寒暄,这些最平常的画面,现在看着特别珍贵。要是你也在鹿泉,不妨抽空去这些小巷里走走,刚出锅的烧饼还烫手呢,手擀面也筋道,这些老味道都等着大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