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穆棱夜晚小巷是否开放
那天晚上朋友突然问我:"你说,穆棱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我一下子被问住了。这座小城的夜晚,除了主街上零星亮着的店铺招牌,那些蜿蜒在楼房间的小巷,似乎真的被我们遗忘了。
说起来,穆棱的巷子白天和晚上完全是两副面孔。白天的巷子充满烟火气,卖豆浆的阿姨、修自行车的大爷、跑来跑去的小孩,热热闹闹的。可一到晚上,特别是过了九点,整座城市慢慢安静下来,这些巷子就变得神秘起来。
巷子里的明与暗
我特意选了个周五晚上,从人民路拐进了一条熟悉的小巷。巷口还亮着灯,是旁边居民楼透出来的光。但往里走十来米,光线就暗了下来,只有远处路口的路灯提供着微弱照明。这种感觉很奇妙,既让人有点紧张,又忍不住想往里走。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晚归的人,提着从夜市买的东西,快步穿过巷子。还有个大叔站在巷子中间打电话,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显得特别清晰。看来穆棱夜晚的小巷并非空无一人,只是换了一批夜归人在使用。
走到巷子中段,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小巷到底算不算开放?要说封闭,它们四通八达;要说开放,夜晚的黑暗又像无形的屏障。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正好成了城市夜生活的特殊角落。
深夜巷子的故事
再往前走,我发现巷子深处居然还有家亮着灯的小店。走近一看,是个卖关东煮的推车,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这么晚还开着?"我有点惊讶。大姐边擦桌子边说:"总有人晚下班啊,热乎的汤能暖暖胃。"
正说着,来了个年轻人,显然是熟客。"老样子?"大姐问着,已经开始往纸杯里盛萝卜和豆腐。年轻人点点头,靠在墙边等待。这一幕让我想起朋友的问题——穆棱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不仅有,而且这些巷子里还在发生着温暖的故事。
在旁边等了会儿,又有两叁个客人来买夜宵。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推车前停留片刻,仿佛这个小吃摊是深夜巷子里的小小避风港。
在穆棱的老城区,情况又不太一样。那里的巷子更窄,路灯间隔也更远。有些路段确实黑得需要打开手机照明。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巷子反而让人更安心——大概是因为两旁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彼此知根知底。
我遇到一位刚倒完垃圾的大爷,他笑着说:"这巷子我走了四十年,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家。"这话让我想起,对很多老穆棱人来说,这些巷子不只是通道,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白天黑夜,它们都在那里,见证着这座小城的点点滴滴。
走到巷子尽头,回头看刚才走过的路,忽然明白了什么。穆棱夜晚的小巷是否开放,答案其实不在巷子本身,而在我们心里。当我们愿意走进去,它们就是开放的;当我们匆匆路过,它们就只是背景。
那晚回家后,我给朋友发了条信息:"去巷子里走走吧,那里有另一个穆棱。"不是因为那里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在那里,我们能遇见最真实的生活,和最不设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