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萍乡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
最近在萍乡的街头巷尾,总能听见有人在讨论微信附近的人功能。那天晚上我在南正路吃炒粉,隔壁桌两个年轻人边刷手机边聊天:“现在附近的人不好玩了,全是广告。”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动不动就跳出来什么100一次100块钱,看着就烦。”
说实话,我第一次在微信附近的人里看到“萍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这种信息时,还真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直到有次和朋友聊起,他才神秘地笑笑说,这摆明了是特殊服务的暗语。后来留意观察,发现这类信息在晚上特别活跃,通常用年轻女孩的头像,配上一句“萍乡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这样直白的话。
这些信息从哪儿来
我问过在公安局工作的老同学,他说现在很多不法分子专门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发布不良信息。他们往往使用虚拟定位,明明人在外地,却能伪装成在萍乡本地。“就像你说的那个萍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我们追踪过好几个,最后发现滨笔都在境外。”
上周我在秋收广场附近喝奶茶,听见几个女生在抱怨。有个女生说,她只是正常使用附近的人交朋友,结果总被陌生人误认为是做那种交易的,气得她直接把功能关闭了。“现在一提到附近的人,别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对劲。”
这事儿让我想起老家表弟的经历。他刚来萍乡打工时,闲着无聊就刷附近的人,结果真加了声称提供服务的账号。对方让他先转50元定金,他转完钱就被拉黑了。虽然钱不多,但那种被欺骗的感觉让他郁闷了好几天。
其实仔细想想,微信原本设计这个功能是为了方便邻里之间互相认识。我在金典城小区就见过业主通过附近的人组织篮球赛,还有宝妈们互相转手闲置的婴儿车。可现在这个功能被某些人玩坏了,弄得正经人都不敢随便用了。
昨天碰到社区民警在做防诈骗宣传,他说的在理:“现在这些‘萍乡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的信息,十个有九个是骗局。剩下那个,等着他们的就是法律制裁。”他建议我们要是看到这类信息,最好直接举报,让平台来处理。
我后来试了下,在微信里长按那条“萍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的信息,确实能找到投诉按钮。选择“发布不适当内容”后,不到半天就收到系统通知,说已经处理了那个账号。这让我觉得,其实我们普通用户也能做点什么来净化网络环境。
现在偶尔打开附近的人,还是会看到类似的信息蹦出来。但至少我知道该怎么应对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没什么两样,都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保持清醒。那些看似诱人的信息背后,往往藏着我们意想不到的陷阱。
晚上散步经过萍水湖,看见很多市民在悠闲地聊天散步。这才是真实的萍乡生活啊,比起在虚拟世界里寻找那些不靠谱的刺激,不如在现实中和朋友家人多聚聚。至少眼前的快乐,是真实触手可及的。